登录/注册 搜索

【寿川文苑】隔离区内的温情

发布时间:Nov 11, 2022 | 作者:孙吉霖


疫情,肆意漫延,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整个寿阳县城静默了。昔日的繁华,车水马龙的市井,顿时消失。反复轮回的核酸检测,不断报出红色“警号”。所有显“阳”的人员都进了隔离区,通过大数字流调,密接者、次密接者、无症状感染者,也相继纳入了隔离区群体。一时间,社会上笼罩着一种恐惧的氛围。

微信图片_20221121113230.jpg

11月3日凌晨一点,我作为一名次密接人员也来到了隔离区。一种责任担当和应尽义务的心态战胜了一时的恐慌心理,安下心来接受这七天的隔离流观吧。

走进隔离区,一片沉静。三个工作人员在楼道口等候。确认个人信息、告知所在房号、说明隔离区管理纪律、领取温度计、扫码进群,一整套流程下来,走进了自己的隔离房间。室内设施齐备、被褥洁白整齐,热水器、蹲便池、淋浴房一应俱全。

微信图片_20221121113324.jpg

微信群里传来了一条信息:“刚进来的几位家人们,时间也不早了,你们抓紧清洗一下早点休息吧,早上五点开始采集核酸,希望大家每天上午下午两次自测体温报到群内,大家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需求尽管提出,我们会尽力为您服务。我是这里的负责人侯海英,还有两位年轻的女医护人员叫闫苗和荆素素,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祝大家晚安!”。这一温馨提示,犹如家的暖流涌入,紧张的心情顿时消解。融入这个群体后,便体验到了这里一连串的温情故事。

微信图片_20221121113409.jpg

一、温情标配

一阵敲门声过后,打开门一看,在每个房间门口的床头柜上都放着一个黄色的塑料袋,门前放着一大桶矿泉水和抽水器。打开塑料袋,里面有:两条毛巾、一块香皂、一块肥皂、一支牙刷、一支中华牙膏、一把梳子、一双塑料拖鞋、一打一次性水杯、一卷卫生纸、十袋拉芳洗发露、三个医用口罩、两个N95口罩和五六个垃圾袋。
正在清点物品时,微信群里发来了一条信息:“刚才给大家发的这些物品,都是政府给集中隔离区人员的标配,是不需要个人花钱的,包括隔离期间的食宿费。希望大家能够做好自我防护,自觉遵守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工作人员,争取早日解除隔离。”

微信图片_20221121113506.jpg

二、餐盒上的温情

一日三餐的盒饭送来时,就会发现餐盒上贴着一个一寸宽四寸长的粉红色纸条。纸条上写着“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疫情面前您不是孤勇者,聚金湾大酒店与您同心抗疫情”。这些铿锵有力的字句,无不对每位隔离区人员给予莫大的鼓舞!
三、一份盒饭
在隔离区的人员,每顿每人配送一份盒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足够吃的。但对少数人来讲还是有点欠缺。于是有的同志就在群里请求增加一份或代购些食物。工作人员会及时耐心地做工作并给予及时调整解决。
有一次,看到微信群里有这样的请求,工作人员就在群里发出这样一段话:“咱们都是一个群体,只不过是我们能走出门而你们不行,我们在的时间比你们更长。这次疫情政府迅速应对处置得当,工作量特大,后勤保障组的同志们更是压力之大,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战胜疫情。我们工作人员是三个姑娘,我们每顿都匀出一份来给需要的同志,请大家理解”。
这样的温情表达,让人感动。顷刻间,微信群里就发出了“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你们辛苦了”“共克时艰共度难关”、“坚持就是胜利!”等赞扬和相互鼓励的话语。
打这以后,在微信群里就会经常看到“我这顿不吃了,请让给需要的人吧”、“我们有个孩子,吃不了两份,给我放一份就行,另一份请给需要的人吧”等等类似这样温情的留言。

微信图片_20221121113537.jpg

四、鼻拭子采集

11月5日晚,医护人员闫苗和素素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信息:“各位家人朋友们,明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开始采集核酸,从明天开始增加了鼻拭子的采集,我们采集时会尽量轻柔些,望大家放松,不要紧张,很好地配合”。随后又发了几个有关鼻拭子的采集视频让大家更好地了解。
在通常的核酸采集中大都是口腔拭子,这个大家都了解。而鼻拭子却很少见过。鼻拭子采集是医务人员将拭子从我们的鼻孔进入,经过鼻道进入鼻咽后壁,有触墙感就可以了。之后,拭子要在后壁旋转两三圈,以采集粘膜细胞。这种采集方法,会让被采集者稍有疼痛或麻痒之感。所以要放松脸部肌肉,打开鼻腔,向后45度,只有双方默契的配合才能减少不适感。
由于医护人员提前做了温馨提示和视频指导,人们都积极配合,使第一次鼻拭子采集圆满结束。人们虽有微弱的不适,但医护人员那温馨提示和轻柔细致的动作也足以抚慰和温暖大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