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绘 党史上的今天】“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
发布时间:Apr 27, 2021 | 作者:寿阳县图书馆
“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
汪道涵与辜振甫(左)
1993年4月,在海协会和海基会的积极倡议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辜振甫受权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会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此后,经过诸多波折,双方又在1998年进行了第二次会谈,但由于台湾当局的分裂问题,第三次汪辜会谈遂始终未能实现。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断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尽管汪辜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折叠历史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两岸的各种交流与交往进入持续调整发展的阶段。同时两岸间的民事纠纷、渔事纠纷以及走私、偷渡等问题也越来越多,且层面日益扩大,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困难和麻烦,亟待解决。
1990年,台湾当局推动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是台湾当局授权与大陆联系、协商、“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
为便于与海基会、商谈,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成立。该会是一个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
虽然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后,从1992年3月至1993年4月,双方就上述问题进行过多次商谈,但由于接触层次较低,海基会所获授权不足及政治的影响等原因,进展一直不大,因而有必要由两会高层次负责人直接坐下来进行商谈,以早日解决这些问题。
折叠会谈过程
折叠第一次会谈
1、准备
早在1992年1月8日,海协会成立不到一月,即邀请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等负责人来访,海基会回复“将于双方便利之时专程回拜访”。1992年8月4日,海协汪道涵会长致辜振甫董事长的邀请,提出就“当前经济发展及双方会务诸问题,交流意见,洽商方案,共利两岸”。
汪道涵(左)与辜振甫握手
1993年3月25日至27日,两会举行工作性商谈,为“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准备相关事宜,并且就“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两项协议草案达成一致意见。
4月8日至11日,两会负责人在北京进行“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就会谈的时间、地点、人员、议题及有关问题达成8项共识,其中确定“汪辜会谈”的性质是“民间性的、经济性的、事务性的、功能性的会谈”。会谈期间,两会负责人还草签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协议》。
2、正式会谈
1993年4月27日上午,第一次“汪辜会谈”正式开始。在会谈中,海协积极主张进行两岸经济合作,提出现阶段应把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放在两岸关系的首要位置上,政治上的歧见不应当妨碍经济合作;提出直接“三通”应当摆上议事日程;并且提出劳务、浦东与三峡建设、能源与资源开发、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和共同筹开民间性经济交流会议等具体建议。
3、会谈成果
会议达成《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29日上午,汪道涵与辜振甫签署了这两项协议和《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协议》。
由于台湾方面的坚持,上述商谈都是围绕三项事务性商谈进行的。但是海基会在商谈中,不遗余力地企图通过事务性商谈达到制造所谓“两岸分裂分治”、“两岸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目的。海基会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要求,均遭到海协的明确反对而没有达到目的。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使得上述三项问题经过1年5个月、先后九次商谈与会谈,仍得不到解决。
折叠第一次会谈
1、发起
1993年4月“汪辜会谈”规定的商谈议题由于台湾方面的阻挠而无法落实的情况,海协决定倡议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
1994年2月,汪道涵向辜振甫发出在北京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的邀请,希望通过会谈促进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其他领域的交流,并进行政策性对话,提高两会商谈的水平。
2、波折
1995年5月海协负责人赴台,与海基会进行第二次“汪辜会谈”的第一次预备性磋商。由于李登辉去美从事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6月,两会商谈不得不停止。
1998年10月14日,“汪辜会谈”在和平厅举行
1996年9月,海协负责人在美国访问时公开表示,如果两岸的政治气氛合适,海协愿意得到授权,与海基会为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安排进行商谈。1997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再次郑重呼吁台湾当局“及早与我们进行政治谈判”。
1998年1月26日,钱其琛强调,首先就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作出安排,“通过程序性商谈,就政治谈判的议题、代表名义、方式等问题达成双方可以接受的协议”;并指出“海协与台湾的海其替应当扩大交流和接触,为实现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寻求共识、创造条件。”但是祖国大陆方面的上述呼吁一直未得到台湾方面明确、积极的回应。
3、正式会谈
1998年10月,辜振甫率团访问大陆,这次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双方达成了包括两岸继续进行政治对话、恢复协商及汪道涵会长应邀访问台湾等“四项共识”。
折叠第三次会谈流产
1999年李登辉发表“特殊两国论”,致使两岸关系一度趋于紧张,第三次汪辜会谈未能如期在1999年举行。
2000年民主进步党在台湾执政后,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第三次汪辜会谈遂始终未能实现。
汪辜会谈的主角——辜振甫与汪道涵于2005年先后去世。
两岸会亲记
(连环画内容节选)
点击阅读全文即可阅读完整内容!
图文来源:神州共享(北京)文化传媒
本期编辑:郭利民 王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