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寿阳四中竹马工作坊,晋中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风采绵长

发布时间:Jul 16, 2021 | 作者:寿阳县人民文化馆


近年来,我县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校园,傩舞爱社、寿阳大竹马、福寿剪纸等一大批非遗保护项目在活动中得到了“活态化”传承。7月5日,晋中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寿阳四中的学生们表演了省级非遗项目--寿阳竹马,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家长学生。



寿阳大竹马 (亦称竹马戏)2009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流传于我县罕山一带。境内分布着爱社、竹马戏、耍钗等60多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古老的民间武术和民间艺术之乡。


寿阳大竹马是将高跷、竹马、武术、戏曲、舞蹈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民间社火。竹马马身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表演时可手执马鞭,踩上高跷表演,戏剧中所有的“唱、念、做、打”都要在高跷上完成。所以它既有“高跷”的魁伟高大,又有“竹马”的竹编彩饰;既有人们熟悉的戏剧人物、造型,又有刀枪剑戟的激烈拼杀;既有武打动作又有唱词对白。这种古朴而稀少的民间社火,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戏曲的“活化石”。2014年郭永虎根据父母的讲述,将竹马道具的制作工艺整理出来并亲自制作了竹马道具。他多次带领竹马队伍参加省内外多项活动比赛、荣获多项荣誉。并于2019年参加了山西省二青会开幕式演出和2020年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演出。
 



2020年,寿阳县教科局、寿阳县文旅局联合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寿阳竹马走进寿阳四中,竹马工作坊成为广大师生最热衷的场所。在这里,小小传承人在郭永虎的指导下,学习竹马表演技艺和竹马制作技艺,把寿阳大竹马的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寿阳四中竹马工作坊,筹建于2020年9月,经过报名筛选,现有学员16名。每周两节课,主要围绕高跷竹马道具制作工艺流程和高跷竹马的表演进行授课,通过一年多的系统传授,同学们对省级非遗寿阳竹马有了深入的了解,工作坊艺术教育也收获了丰硕成果,最近还编排了《穆柯寨》折子戏,在晋中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好评。”郭永虎说,作为竹马传承人他将不遗余力把大竹马传承好保护好,使其发扬广大。



竹马工作坊负责人李俊珍说:“竹马技艺的传承,不仅是继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马”文化的发扬光大。“马”在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忠义的象征,古有“的卢”救刘备,“赤兔”护关羽,“老马识途”救齐桓公等。我们常说的龙马精神,既有象征善良,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又有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工作坊的成立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家运用马元素、戏曲元素,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创作了铝线编、几何马,气压马、衍纸画、剪纸等。非遗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学校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艺术素养,而且为建设和谐育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