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阳四周环山,高峻挺拔,峰峦叠嶂,雄伟壮观。山脉向内延伸,整个地形西北部、北部较高,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状分布。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峰鹿泉山位于平头镇,海拔1717米;最低点西洛村位于潇河中游出境处,海拔813米。

寿阳县地形图
县境山脉均属太行山系诸山之尾。西北部为系舟山系,由阳曲县延伸而来,入县境又分为二支。一支由北向南到罕山折向东,一直延伸到县城的虎头崖,较大的山峰有鹿泉山、罕山、紫金山、要罗山、袁家垴、五峰山、风神山。另一支从板寺山开始,由西向东延伸到黄岭,主要山峰有板泉山、北神山、大围垴山、圣佛山。北部为方山山系,在县东北与盂县接境,向西至黄岭壑。主要山峰有方山、圪料岭、高丘山、凤鸣山、双凤山、羊摩寺山、牛金山。方山的另一支系由北向南延伸,主要山峰有界牌山、大乐山、神山。东部由阳泉、平定、昔阳的山脉延伸而来,由南向北,延伸至向阳河南。主要山峰有霍神山主峰、石雨山、浮化山、龙化山。南部八赋岭山由和顺、榆次界延伸入境,在交界处称圣山。支脉有二:一条向东伸展至长寿山,较大山峰有鸭子岩岭、盘垴、长寿山、大塔山。另一条由南向北延伸至寨王岭,较大山峰有戈山。还有髙垴山系,从和顺进入县境,再由东南向西北至松塔猪头山。构成寿阳群山环抱之势。
寿阳诸多山脉中,最著名的是方山。方山位于县城东北直线距离17公里处,海拔1532米。晋代时称神福山。清代嘉庆年间,在峰东发现碑迹,称神蝠山。据邑人祁寯藻考证:因山形似蝠,故名。福为蝠之谐音。宋正和二年(1112),因此山呈方形,改名方山。

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全景
山上古迹甚多,有方山寺(又称上寺)、昭化院(又称下寺)、玉皇阁、李通玄墓丘、纳云墓、丈八石佛、极乐世界、文殊庙、方山云洞、赵子祠、程子祠、天池、北魏石佛堂、无影塔、塔林、华严泉、观寨石、金刚泉、灵嵩岩(也作灵松岩)、飞石泉、白龙泉、黑龙泉、黄龙泉、金鳌石、赤龙泉、龟头虎(也称虎现石)、朝佛厅、寿星壁、华严潭等。

玉皇阁

李通玄墓
方山山势雄宏,层峦叠嶂,植被丰厚,乔灌草木品种逾千,大小动物种类过百,且不乏名贵树木和珍稀动物。1992年县方山林场所属的方山营林区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3年作出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996-1997年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全面推开,并取得一定成效,开始对外接待游人。1998年4月15日和1999年3月2日两次森林火灾,方山受损严重。随后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续建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决定》,县方山林场先后修建了从榆盂省道到公园入口处的公路近3千米、下寺的三大殿、景区管理用房等。2000年1月3日,在方山举行寺庙开光仪式,恢复宗教活动。为促进方山旅游建设项目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发动全县干部职工捐出当年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用于方山续建。2002年7月,邀请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节目在方山演出,提升了方山的知名度。同年12月,县政府及旅游开发领导组发布公告,公开招聘投资商,亨元煤化有限公司全面接管了方山开发经营权。
2003年3月公园景区开工建设,投巨资修复了古寺院,全面修复了公园内历史留存遗迹,新建了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大规模绿化、香化、美化了环境。2007年9月景区一期工程圆满竣工。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四年多的开发建设,已营造出一个新颖别致的僧有寺、山增绿、溪畅流、泉有鱼、峦生雾、洞发云,集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科研采撷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到此观光。寿阳的名山还有五峰山,位于县城西30公里处。原名龙池山,因山势重重,关锁如五叶莲花,故名。山上建有龙泉寺,因有泉水而得名。明末(甲申年)傅山曾居此,与郭还阳道士交往甚密。民国13年(1924)在此山建有砖塔一座,名凌泾塔,为山色增添了光彩。

龙泉寺
龙泉寺是五峰山最大的建筑群,始建于唐宋年间,经历代重修,至明万历年间形成此规模。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寿阳县政府筹资对该寺进行了维修后对外开放。龙泉寺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有木厦49间,石窑37孔,依山而建,层层叠高,上下七层,左右三庭,窑厦穿插,明暗相通。寺上半部分彰显道家风骨,下半部分蕴含儒家气象,其建筑风格,在明清两代建筑史上实属罕见。整个建筑梯状叠加,犹如一尊佛的坐势。建筑分七层,暗含“行善积德,胜造七级浮屠”之意。
龙泉寺建有祈雨亭,是当年龙泉寺得道高人雨师郭还阳为百姓祈雨的地方,该亭小巧玲珑,砖砌。传说郭还阳年轻时每夜都梦见驱龙行雨,长大后弃家而走,云游天下。当他来到太安驿时,上了五峰山便住下来。他修炼金丹五雷法,能三祈三中,五祈五中。如遇大旱,各地官吏迫不及待,不远千里相邀祈雨,他应邀而至设坛以五雷法祈雨,顷刻间雷雨大作,故相求者甚多。他画“一符”送去,当符刚到该地待等焚符,雨便降临,从此境内境外声名大振。明代天启四年(1624),户部、吏部、兵部、工部、礼部、都察院和山西、河南二省曾两次颁布免粮文书,为五峰山寺庙周围的土地免去赋税,现存龙泉寺祈雨救民免粮碑有记载。龙泉寺还建有蓝芾洞,洞名为唐代诗人李白所题,蓝芾为蓝花茂密之意。据史载蓝芾洞深不可测,洞为三截,第一截为砖砌洞,第二截是土打洞,第三截为天然石洞,沿洞越走越开阔,是寺院老道闭关修炼成仙得道之处。还建有傅山洞,为砖结构窑洞。傅山一生频繁往来于山西、河北、陕西一带。当行至五峰山时,遇道士郭还阳,两人相见恨晚,彻夜长谈,十分投机,于是拜郭还阳为师,朱衣黄冠,出家为道。傅山善山水墨竹、工诗文及金石篆刻,又精于医道。傅山在此居住5年,师傅郭还阳归真后,他便离开龙泉寺,云游天下。寿阳现存有傅山草书碑。龙泉寺还建有道士墓,为寺内有功德的道士或道长的安葬之地,中间的石塔为龙泉寺最有功德道长郭还阳所建。墓塔上题字“玉棺竹松化境,鹤禹经”,寓意过去这里森林茂密,环境优雅,有仙鹤穿越。此外还有旱龙池、钟鼓楼、碑亭、晶月亭、古戏台、凌泾塔。

凌泾塔
寿阳的最高山峰是鹿泉山,在县城西北,距城直线距离32公里。山上松林蓊蔚,草丛繁茂,并留存有不少关于老寿星的传说遗迹。自2008年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特别授予寿阳“中国寿星文化之乡”、“中国寿文化研究基地”荣誉称号后,寿阳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实施鹿泉山寿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建设项目。首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做出规划,整体设计呈“一体两翼”布局,“一体”即鹿泉山主峰、纱帽翅之间到黑水村“V”形区域,“两翼”是指从主体部分到东北部北神山和西南部罕山的两大区域。景区开发以鹿泉山主峰为核心,规划建设寿星文化广场、延寿谷旅游带、寿仙谷旅游带、北神山祭祀展示区、罕山万古园等景点,并建设大型长寿祭奠广场,建造寿星文化博览馆,举办长寿文化节,多方位开发传播中华长寿文化,增强“中国寿星文化之乡”的竞争力。

鹿泉山寿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
寿阳县鹿泉山寿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核心景区占地面积53亩,划分为游客服务区、寿仙谷观光区、延寿谷体验区和天上人间游览区。

寿仙宫
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寿星文化广场。建设内容包括寿星广场、五行广场、八卦广场、寿星潭及周边停车场、游客中心、展示厅、售票厅、旅游商店、餐饮部和进山道路等服务性建筑。工程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2010年11月竣工初验。二期工程主要建设核心景区内的大门、景点及景观小区、步道、拦水坝等,包括鹿泉山标志、四柱七楼牌楼门、寿仙谷观光区、延寿谷体验区和天上人间游览区。二期工程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底完成。核心景区建成后便开园迎客,让游人享受鹿泉山寿星文化的愉悦,进行玩乐、美食、竞赛、拓展活动及选购纪念品等,并能有效地组织各种节庆活动。

中国 寿阳第二届福寿文化旅游节在寿星文化广场举行
特约讲师

郝万泰
郝万泰,1955年7月出生于寿阳县西洛村,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0年后在西洛中学、寿阳一中任教,1991年调寿阳县委政研室任科员,1995年调寿阳县纪、监委,先后担任宣教室主任、常委、正科检查员,2003年调寿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任主任。2009年离岗。他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写作和编纂志书等工作,先后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消息、通讯、言论、调查报告、案例剖析等100多万字,图片几百幅。主编了《寿阳县志》(1985-2007)、《寿阳年鉴》(2001-2003)、《寿阳重点工程志》(2004-2011),编著了《寿星奇谈》,总纂了《寿阳县卫生志》《寿阳县村名考》《寿阳乡村图志》《寿阳政协年鉴》(2014-2019)。还担当了《闫家坪村志》《三晋契约》上、下册的编审与摄影,编纂了《商贾立身》《生云博物馆解说词》等书。虽已年近古稀,但仍笔耕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