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耍 公 婆


耍 公 婆

寿阳是中国寿星文化之乡,25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这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走进乡村,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更可欣赏到这里独特的乡俗民情。而寿阳乡村婚礼上的“耍公婆”习俗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婚典礼快结束时,随着司仪一声高喊:“请新人父母!”于是鼓乐队吹打着,引导新郎新娘出了门。原来公公婆婆早被村里好红火的人请到另一家打扮去了。拐过一道弯,再走进一条巷,才能找见公公婆婆打扮的场所。这时乐队停在门口吹奏,新郎、新娘进屋请父母。

不一会儿,打扮好的父母在新人的搀扶下出来了。只见婆婆端坐用太师椅捆绑的“花轿”,头顶锅盖,脸抹胭脂,身上反穿羊皮袄,手里还拿着一杆足有一米长的用葵花杆做的大烟袋。公公另坐一“轿”,脸上抹着黑炭,身穿大红衣衫,脖子上带着用土豆串制的特殊“项链”,脚蹬大花布鞋,手持一把大扑扇。

鞭炮一响,“花轿”启程。公婆各有四个“轿夫”抬着,新娘招呼着公公,新郎照顾着母亲。一路上,乐队起劲地吹着迎亲曲,“轿夫”们“嗨哟嗨哟”地晃悠着“花轿”,走走停停,把公公婆婆晃荡地直求告,最后为“轿夫”们送上红包才算了事。人们一路欢呼着、起哄着、簇拥着把公公婆婆抬到了典礼会上。


公公婆婆穿着别具特色的“服装”端坐在花堂上,由新人点烟敬糖。那长烟袋上安着拳头大的烟锅,里面装着草末。新媳妇明知点不着,但又不能不点,于是一根接一根地划着火柴。趁这空儿,好事者们又拿出红、蓝、黑等颜料往公公婆婆脸上抹,难以招架的二位老人被涂抹的五颜六色,逗得人们一阵阵哄堂大笑。

接下来就是节目的高潮。新娘要当着众人大声叫“爸、妈”认亲,公公婆婆也必须高声答应。由于公公婆婆的穿衣打扮都是反串的,新娘还得叫公公为“妈妈”,叫婆婆为“爸爸”。新娘羞怯地叫一声“爸”,人们嚷嚷听不见,新娘只好大着胆子再叫一声“妈”,二老又不好意思答应,于是人们又一阵阵推扯,公公婆婆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高声答应,并给新娘递过认亲礼钱。有的一次礼钱还不行,得分三次往出掏,主要是耍个高兴。


“耍公婆”的节目到此就算结束了。但那纯朴的乡情、欢快的场景、有趣自然的习俗却一直在乡村流传。


【摄影 / 潘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