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巩玉生
【著书立说的寿阳人】之二——巩玉生
巩玉生
民国三十二(1943)年八月生,寿阳尹灵芝村野雀坡人,土改时随父落户泥河村小泥河。1993年3月任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2000年5月任中共山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正厅),2003年1月任山西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巩玉生,1943年出生在山西省寿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他破天荒成为家族历史上第一个有机会上学的人。1964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北京政法学院,迈出了探索政法领域道路的第一步。1968年7月,他从北京政法学院毕业后,在基层“摸爬滚打”了13年。1981年3月,调到山西省公安厅工作,先后任厅党组秘书、太原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副局长、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执政处处长、刑侦处处长、运城市委副书记。1993年3月,任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2000年5月,任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他曾多次受到所在单位表彰,1989年、1999年分别被省委省政府记二等功、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一等功。他自己说,自己几乎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肩负了县级、省级以致全国若干个社会群众团体的领导职务。但他同时也是从任职的那一刻起,就非常乐意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如何“扮演”好所担任的角色而从不“挠头”的人。
青年时期的巩玉生
在任职期间,巩老先生分管的部门较多、工作也杂,在“多”与“杂”之间,他选择了“精”。凡讲话,一定力求不说空话、大话,言必讲实话、真话,让大家易于接受,易于记住,更易于在实践中运用。人们说,听他讲话不觉得乏味,每次都很新鲜。原因就在于他的讲话中有一股凛然正气贯穿始终,动人之心弦,中听而有用。在省政协任职期间,巩老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政治民主、社会稳定、道德提纯的助推作用,防止、遏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应对、防控、处置紧急事件和风险灾害,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师生教学条件,明确“充分就业”内涵标准、保护在岗职工合法权益,认真解决“老龄化”问题、重视发挥老年人作用,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依法保护农民土地,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防止和杜绝破坏性“建设”,确立文明进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高推动对外开放和促进文化交流的软实力、密切与港澳台侨之间的同胞情谊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向政府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9年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给予其记二等功的奖励,1996年被评为山西省防震减灾先进个人,1999年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给予记一等功的奖励;尽心竭力为公安机关配置和建立“千里眼”、“万里马”、“信息库”,使公安、政法工作如虎添翼。他把110作为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实施,使全省公安工作快速形成服务范围广、机动能力强、社会效益好的大格局;建立有序、顺畅、稳定、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为民警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安定其内、祥和其外为目标,在执行重大政治任务、完成特殊重要勤务中,为保持和发展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在全省政法系统强力推进“公正执法”,以“公正执法”为度量衡,因势利导地把“公正”内化为政法干警职业道德的根基,使“公正”贯穿于政法工作的全始全终,为充分发挥“公正执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程中的重要作用积累了一定经验。35万字的专著《警道》和30万字的《玫瑰》即是他人生轨迹和基本观点的坦露。
工作中的巩玉生
作品品鉴
1
谨以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警道——一个高级警官的从警散论》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全书35万余字,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文稿88篇,而且架构严谨、内容丰富、立意高远,从不同侧面诠释了他的经历、思想和精神,引人遐想,给人启迪。
2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警道》姊妹篇——《玫瑰》,收录了30篇关于《警道》的精彩书评。本书的思想性、文艺性不仅体现在作者不循俗套、不落窠臼的演讲、致辞,更多彰显于他在汉俳创作上的功底。
图文来源:适 可 《寿阳人物志》编辑部
本期编辑:郭利民 王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