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东村添仓节
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民风民俗遗存千年,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厚,一年四季每逢大小节日都十分讲究,活动形式复杂多样,各有千秋,其目的都是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家家幸福安康,人人健康长寿,这些乡愁记忆一直延续至今,代代相传,然而文革以后,这些民风民俗因遭受批判而终止,60岁以下的人早已淡化各种节日,只有70岁以上的老人才遗存前辈传下的民俗活动和详细做法,本文重点阐述南东古村添仓节的祭祀活动方式,也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添仓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象征新的一年家家五谷丰登、户户幸福安康的节日。在南东村,添仓节与别的节日不同,五天之内要过两次,正月二十这一天名叫“小添仓”,正月二十五这一天名为“老添仓”。
每逢农历正月二十“小添仓”来临之际,南东村家家户户要提前在正月十九下午用白面捏制添仓爷和添仓娘,其造型是添仓爷身背布袋,意为背着各种五谷粮食,而添仓娘则手持簸箕且簸箕里放着五谷杂粮,旨在从打谷场上端上各种粮食装到添仓爷的口袋里,然后送往各家各户的粮仓里,寓意粮满仓,集如山,福如海。
正月二十日“小添仓”当天,各家便把预先蒸好的添仓爷和添仓娘拿出来摆在供桌上,然后将三柱香插在添仓爷和添仓娘的肚子上点燃,奠酒烧纸,各家让儿女在家门口念祷:
添仓爷爷添仓来,
添进我家黄米麦子来,
黑豆喂了牛,
麻子榨了油,
黄米麦子满仓流。
添仓娘娘添仓来,
添进我家黑小子白妮子,
每天一顿肉浇揪片子。
这样重复念三次,若没有小孩就需要大人念祷。祭祀完毕后把添仓爷和添仓娘放入自家的粮仓里继续供奉。正月二十五日“老添仓”当天,仍然要将添仓爷和添仓娘请到供桌上再次燃香烧纸、祷告祭拜。待过了正月二十五后,把添仓娘和添仓爷取出来放在火台上烘干,全家人食之。
无论是小添仓还是老添仓这两天,男人们都要将自家的水瓮担的满满的。
在南东村,凡在正月二十和二十五出生的孩子取名都叫“添仓”,而人们认为“添仓”这两字太土气,所以改叫“天昌”,这样既能求得老天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又能使名字变得更洋气,这一民风民俗不仅在南东村流行,且在其邻近村也十分盛行,有的大村竟有十几个人都叫天昌,由此可见,添仓节的重要,而取名叫天昌也是希望孩子一生衣食无忧,生活幸福。
添仓节还有不少禁忌呢!从正月二十到二十五这几天里,妇女们都不敢用针缝补衣服,怕刺瞎添仓爷爷娘娘的眼睛,而不能给家里添粮增食。
每逢大小添仓这几日,也不能到邻家借取任何物品,因为被借者怕把自己的财运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