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寿星传说
在寿阳的圣佛山、神福山、鹿泉山、长岭的长寿山等地发现了“寿星洞”、“寿星桥”、“寿星泉”、“寿星飞仙石”等文化遗存。留存在寿阳县境内许许多多关于老寿星的传说和实物资料,大都负载一个个传奇而美丽的神话故事,构成了寿阳民间文学的丰富而迷人的灿烂星空。
老寿星出生于寿阳,又在寿阳飞天成仙,寿阳是老寿星永远的故乡。黄岭村老寿星的出生地黄岭壑,传说寿星受玉帝的委托降生到这里填堵黄岭壑,只因他母亲受不了怀胎的煎熬,提前出生来到人世,黄岭壑最终没被填平,至今留下了一个大口子,寿阳变成了“春晚无花秋早霜”的早霜多寒地带。而老寿星堵黄岭壑、二郎担山赶太阳、寿星帮大禹治水等有关传说,便寄予了人们把寿阳变为米粮川的美好期冀。寿星河、寿星槐、寿星洞、寿星泉、长寿寺、长寿钟等散布于寿阳山川沟壑的寿星文化遗存,就成为寿阳人心中对生命崇拜的精神化身。西北的圣佛山、鹿泉山中,里面供奉的主神就是老寿星;位于松塔镇长岭村北的长寿山传说老寿星曾在此修炼、养生,山上建有寿仙宫;尖山据说是老寿星的一个脚趾所留,相传玉皇大帝让老寿星上天时,寿星老儿认为自己应为家乡人留点血脉,便掰下一个脚趾种到了寿阳大地,脚趾即成为现在的尖山。除此之外,寿星会、寿星桥、寿星街、桃子山、寿星飞仙处、罕山(看山)等处均有关于老寿星美丽的传说。
2008年《老寿星传说》申报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杨生宽
杨生宽,1941年出生,寿阳平舒黄岭村人,中共党员,曾任寿阳县山底村铺农业合作社社长,平舒七年制学校校长,城关等乡镇党委书记以及县农业局、交通局局长等职。多年来潜心长寿文化研究与传承,曾多次徒步拜访黄岭村,登上老寿星诞生地圣佛山,搜寻这里的老寿星传说,多有收获,2005年配合县文化馆搜集整理老寿星文字资料,多年来整理寿阳的民间故事,随后又搜集大量老寿星的传说,成为县里的老寿星文化爱好者。
多年来收集老寿星的生存活动不少照片资料、口头文学素材,以及黄岭村、鹿泉山的全部寿星故事。2009年精心创作编绘《老寿星》一书,2010年参加“中国寿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行发言和图片展示,获得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2009年《老寿星传说》申报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2016年7月,杨生宽被列入寿阳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性传承人
孙钟秀
孙钟秀自幼天性好学,刻苦勤奋,16岁即随老师学习美术创作,并跟随老艺人间断性整理民间故事。1965年曾带作品赴省参加全国少儿美术比赛,获奖。1985年开始整理寿阳民间故事,随后又关注老寿星的生活遗迹,成为全县较少的老寿星故事绘画师傅。先后培养了120多名老寿星故事爱好者。
孙钟秀曾多次徒步拜访黄岭村,登上老寿星诞生地圣佛山,搜寻这里的老寿星传说,多有收获,2005年配合县文化馆搜集整理老寿星文字资料,2008年精心创作编绘《老寿星的故事》一组连环画,由《寿阳家》《晋中报》等报刊发表,部分收入《寿阳百年图片展》一书;2010年参加“中国寿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行发言和现场展示,获得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手头掌握有老寿星的遗存照片资料、口头文学素材,以及黄岭村、鹿泉山的全部寿星故事。创作有《老寿星》根雕和《老寿星的故事》连环画,存有珍贵的寿阳民间文学资料。保存有《老寿星》根雕作品多件,以及1986年至2011年三次单独考察的照片和部分图像素材资料。
2013年8月,孙钟秀被列入晋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张国栋
张国栋,男,1939年出生,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黄岭村人。
自幼天性好学,刻苦勤奋,16岁学校毕业开始务农,学习民间故事创作,并跟随老艺人间断性整理老寿星民间故事。1965年开始整理寿阳的民间故事,曾多次徒步拜访圣佛山、黄岭村,登上老寿星诞生
地圣佛山,搜寻这里的老寿星传说,进行整理,2005年配合县文化
馆搜集整理老寿星文字资料,2008年精心创作《老寿星的故事》一组故事12万字,由《寿阳家》等报刊发表,2010年参加寿文化研讨会,进行发言,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张国栋曾多次参与老寿星社火节目的排练,参加县里乡里的街头文艺游行,多次获奖,获得领导和观众一致好评。2002年至2016年,多次参加文化遗产日非遗展演,参加县市街头文艺汇演,使得老寿星传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
2019年6月,张国栋被列入寿阳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本期编辑 | 潘福明 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