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寿阳福寿剪纸

发布时间:2020-06-24 00:00:00| 作者:

视频介绍


    寿阳福寿剪纸

    寿阳县民间的福寿剪纸,以简洁明快、造型洗练、故事性强等特点闻名全国。多年来寿阳县的众多剪纸艺人米兰英、赵玉娥、张翠花、袁彩秀、王森玉等,精心创作,学习交流,行程上万公里,他(她)们创作的剪纸,率性天然,造形独特,材料简单,根据形状进行创意性加工,然后归纳整理出的各种民间传说四大类1000余件作品,主题明确,立意高雅,反映了寿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被人称为寿阳的“万花剪”。寿阳剪纸作品原材料以红纸、五色彩纸为主。工具有剪刀、针锥、蜡板、雕刀、粗细彩纸、白毛头纸、染色颜料、铁丝、木墩、绘制的草图、纸捻等。

    多年前,艺人们在下地劳动和家庭生活中,发现身边有不少稀奇的故事传说,有的还有各具神态的人物情节,再加上家庭装饰的需要,他们在祖辈人的传承中,迷上了寿阳民间剪纸。随着作品一天天增多,他们的作品和名字也被人所知,众人耳熟能详的讲述他们剪出的故事和人物。在2008年寿阳县首届福寿文化节上,他们展出的《老寿星故事》《浮化山传说》《福寿之乡》等系列剪纸作品,获得了“绝技绝活”奖,有的也被国家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民间工艺美术协会评为民间工艺美术师和加入协会会员。

    2009年寿阳福寿剪纸申报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王森玉

    王森玉,汉族,1942年3月出生,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宗艾村人,宗艾文化站原站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晋中职工摄影协会常务理事、寿阳工艺美术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寿阳县“十杰老人”。


    王森玉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之中,艺术构思巧妙,精致典雅,令人喜爱。作品有生肖、脸谱、福寿、校园文化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日战争故事等多个系列,颇具山西民俗风情特色,题材新颖独特,常用夸张的剪纸语言表达当地的民俗民风,作品中蕴涵着奔放、热情的情调和韵味。多次参加山西省文博会,山西省艺术节和民间文艺博览会展演并获奖。

    2019年6月,王森玉被列入寿阳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米兰英、石秀山

    米兰英,艺名米兰,有各类文稿100余篇发表,现为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省工艺美术协会等10余个社会团体会员。已完成剪纸、布艺、刺绣等民间工艺作品500余件(套),30多次获国、省、市、县各类大奖,系省级“非遗”项目《寿阳福寿剪纸》市级传承人,也是县级“非遗”项目《黄腰黑肚》的领衔传承人。

    出生于1956年的米兰英,高中毕业后,先在村里务农,曾担任过村妇联主任、村革委成员等职务;1975年后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涯,曾10余次获得过县乡两级的优秀教师称号;退休后,于2013年牵头创办了“寿阳县石峰米兰艺术服务中心”,专门从事民间手工技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等公益事业。

    丰富的阅历,环境的影响,使米兰英对民间手工技艺情有独钟。她不仅完整地接受了爱人家族“石氏剪纸”的全套技艺,成为第五代传承人,而且在先人平剪、立剪两大手法的基础上,又创出了套剪、跳剪两个新的手法。同时,她通过深入山区农村调查、走访,经过数十次剪样缝纫,终于将濒临失传的寿阳特有的民俗寿诞服饰“黄腰黑肚”,重新展现给世人,被列入县级非遗项目。

    成为县、市两级非遗传承人后,米兰英又与爱人石秀山一起,为寿阳剪纸的传承尽心尽力。截至目前,她已经举办剪纸培训班30多期,接受培训者达500多人次,其中培训青少年100多人。举办或参加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30多次,展出展示剪纸、布艺等作品200多件(套),在纸质媒体刊发剪纸作品80多件,在网络媒体推出剪纸、刺绣、布艺作品150多件(套),也有非遗论文获得市级社科成果奖。

    2013年8月,米兰英被列入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石秀山,笔名石峰、山石等,曾有新闻、评论、文学等作品万余篇、400多万字发表,现担任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等20余个社会职务。已完成剪纸、布艺、刺绣等民间工艺作品500余件(套),30多次获国、省、市、县各类大奖,系省级“非遗”项目“寿阳福寿剪纸”县级传承人。

    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后,石秀山与爱人米兰英一起,为寿阳剪纸的传承尽心尽力。截至目前,他们已经举办剪纸培训班30多期,接受培训者达500多人次,其中培训青少年100多人,并于2019年11月成功地将寿阳福寿剪纸推广到晋中学院,成为寿阳非遗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个项目。举办或参加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30多次,展出展示剪纸、布艺等作品200多件(套),在纸质媒体刊发剪纸作品80多件,在网络媒体推出剪纸、刺绣、布艺作品150多件(套),也有非遗论文获得市级社科成果奖。

    2016年7月,石秀山被列入寿阳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袁彩秀

    袁彩秀,1946年9月出生,寿阳县南燕竹镇小北河村人,上世纪60年代曾就读于本县平头镇农业中学,后因家庭困难辍学,娘家是在北神山的袁家庄,古老的山川,历史悠久的传说赋予袁彩秀以艺术的灵气。从小擅长绘画,常为乡邻画鞋垫样子,作衣饰剪花,人们过年逢节,操办喜事,她都要给剪窗花和双喜字。近年来,根据老寿星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先后创作了大型寿星系列剪纸作品,从寿星出世到寿星升天共三十多幅,作品尺寸均能达到60x40厘米,曾于2007年在本村举办“寿星文化剪纸作品展”, 作品被多次刊登在《寿文化》等刊物。她的剪纸构图饱满,层次分明,远近景物虚实相应,表现出了三度空间的有机结合、场景和形象。

    她的剪纸在刀法上明暗对比鲜明,既有版画的明快感,又有西洋画的色块感,还有国画细腻的工笔感。她的剪纸诉说出一个个老寿星精彩神秘的古老故事,也体现了乡村民间习俗的纯朴善良和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2016年7月,袁彩秀被列入寿阳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赵玉娥

    赵玉娥,女,汉族,1955年12月23日出生于山西省寿阳县落摩寺脉泽村,现居住在寿阳县景尚乡北下州村。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荣获“优秀非遗传承人”,“十大金剪王”等荣誉称号。


    赵玉娥的剪纸手艺是由外婆白氏,母亲任二花所传承,她从小喜爱花鸟树木,所看到的事物都能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在上学时就为学校剪“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寿无疆”;也为喜结良缘的邻居剪“囍”字、绣鞋垫。1974年与王先生结为伴侣,并未停止她的剪纸生涯。为满月的婴儿画九石榴一佛手,为逝去的人做花圈,多次为村委会的人做国旗。空闲时,她会教喜爱剪纸的年轻人,将剪纸艺术一代代相传。


    赵玉娥自幼喜爱剪纸,闲时常剪些鱼闹莲,蛇盘兔等吉祥的图案用来贴窗花。她的剪纸构图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特色,景物虚实分明,层层叠叠有层次感,人物花鸟造型生动形象,且大都为夸张变形的创意造型,作品常以喜庆故事、民间谚语等为题材,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和民间特色。近年来创作了多幅大型剪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创构图、寓意于象,受到群众喜爱,多次参加省市县参览和剪纸比赛,取得了成就。2008年2月,在寿阳县“福寿之春”民间剪纸作品《全世界一定和平》荣获一等奖;2008年4月,荣获寿阳县春节文艺“福寿之春”剪纸艺术展优秀作品奖;2014年9月,荣获寿阳县第一届福寿剪纸艺术节福寿剪纸传承奖;2015年6月,荣获“优秀非遗传承人”称号;2015年10月,荣获寿阳县第二届福寿剪纸艺术节“十大金剪王”;2017年4月,作品《百子图》在“大美寿阳”2016年寿阳县“全民文化活动季”手工技艺作品及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荣获三等奖;2017年10月,作品《福禄寿喜作品》在晋中市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剪纸类优秀奖》;2018年9月,作品《福禄寿喜》在“寿阳工匠无限”活动荣获三等奖;2019年9月,荣获寿阳下州古村“天下第一挠”剪纸大赛一等奖;2020年元月,荣获“先进非遗传承人”称号。

    2017年3月,赵玉娥被列入晋中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张翠花

    张翠花,女,1942年5月,是寿阳县平头镇小北河村人。自幼心灵手巧,颇具艺术天赋。繁重的田间劳动和家庭负担,并没有压垮她的创造才能,相反她从多年的劳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张翠花不仅可描摹现实生活中的花卉、动物、鱼、鸟等,同时还要把这些图案做成鞋子、鞋垫,孩童虎头帽、小褂肚等衣饰衣物,丰富和美化了自己和乡邻的农家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生活富裕,农民心情舒畅,这又一次激发了张翠花的艺术创作灵感。她不仅把本村本乡的民间传说和民俗乡情化作构思,剪出了“北神山轩辕黄帝”“上古寿阳”“青龙下凡”“仙翁放鹤”“万福洞修炼”等寿星神话传说的剪纸作品,而且结合现实生活和农村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成果,构建创作了以“寿”为主题的“丹凤朝寿”“幡桃捧寿”“蝴蝶舞寿”“金鱼贺寿”“鹿泉菜寿等题材新颖的系列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内涵,开拓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天地。其作品多次举办了县镇举办的剪纸展览,并在《寿文化》等刊物发表,受到中国民协等专家学者的好评。

    2017年5月,张翠花被列入寿阳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本期编辑 | 潘福明  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