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寿阳油柿子技艺

发布时间:2020-06-13 00:00:00| 作者:

视频介绍

    寿阳油柿子技艺


    油柿子具有独特风味的一种糕点名品,产于寿阳县。寿阳县位于寿水之阳,故此得名。而这寿水,则因是“老寿星”的诞生地而得名。  

    “老寿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主长寿的一位尊神。据传说,“老寿星”刚生下时十分羸弱,到12岁才会说话、走步,家里人很疼他。那时,寿阳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树。柿子成熟之际,吃上一口,如吮蜜吸糖一般清凉爽心。“老寿星”从小嗜柿如命,直把柿子当饭吃。每年冬初,“老寿星”爹妈就把柿子摘下,用绳子串起,挂在窑里,供“老寿星”吃,一直吃到来年柿子下树,日子久,“老寿星”因吃柿子身体强壮起来,最后成了长寿不老的“寿星”。“老寿星”得道成仙,飞升天界,极少回寿阳老家。而乡亲们想他盼他,逢年过节,便拿串质好的柿子供他。后来,寿阳渐渐成了“春晚无花秋早霜”的高寒地带,柿树也纷纷迁居盂县、平山。寿阳百姓没有柿子来供奉“老寿星”,“小寿星”就教大伙儿用红糖稀把面和起来,捏成柿状,用油炸熟,拿绳串起来,供献“老寿星”。从此,“油柿子”便成了祭扫的高档供品,寿阳人称“大供”。

    后来,也许是常食“油柿子”之故,寿阳的长寿之人渐渐多了起来。据统计,现在百岁以上的老人竟有一百多位。寿阳人不仅用“油柿子”作供品,而且当作糕点经常食用,同时还牵系着民间庙会“寿星会”、民俗“过百日”“百寿衣”“吃寿山”“做寿”等诸多民俗活动的进一步存活与流传。


    1984年这一传说被搜集整理,并编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一书,至今在寿阳还流传着寿阳油柿子的制作方法,寿阳油柿子更成为人们馈赠亲朋的上好食品。1989年,寿阳油柿子在全国科普会上展出深受好评,被评为山西名特产。

    2011年6月寿阳油柿子技艺被列为山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阳油柿子制作工艺

    1.配料

    2.和面

    3.成型

    4.扎小洞

    5.油炸

    6.出锅


    7.刷粞

    8.成品

    代表性传承人

    郭晓新

    郭晓新,女,1979年生,2016年被列为第三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油柿子的传承人,郭晓新师承家传,细心专研,从未有过一丝懈怠,从而成功地掌握了油柿子从配制、定型到油炸的核心技艺,成为油柿子制作方面的佼佼者。不过她并没有就此止步,她仍然不时与前辈、同行们交流,与他们研究探讨,并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开发出多种系列产品。同时,她还利用互联网这个有利条件,不断在网上寻找各种失传已久的技艺,从而在油柿子制作的核心技术上不断改进,使得油柿子在外形、口感、种类等方面颇有新意但又不失传统。
    郭晓新的传承之路走得非常不易,但她却走得始终坚定。多年来,她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寿阳文化和寿阳油柿子的推广活动,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经济频道、网络频道等多个栏目的采访,获得了金牌小吃、山西省十大特色名点等多个奖项。郭晓新说她不仅要把油柿子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她更要把油柿子背后的寿星文化传遍三晋大地。她希望每当我们吃到那色泽金黄,甜而不腻的油柿子时,就会想起那白发飘飘,一手捧仙桃,一首拄仙杖的老寿星;她更希望当我们品味着那口中的香甜时,我们能永远的记住这浓浓的寿阳味道。
    传承是无止境的,作为传承人,郭晓新将永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期编辑 | 潘福明  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