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读 游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游山西 读历史。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旅游的黄金时期,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攻略一下咱寿阳县的旅游景点大全:
推荐一
素有莲花之称的五峰山,距寿阳县城30公里,因其山势五峰环绕状若莲花而得名。五峰山即石龙山、要罗山、风神山、庙圪顶山、龙池山五峰之总称。景区核心建筑龙泉寺建于五峰山中心,可谓花之蕊心,更以李太白的书法、傅山的大草碑和檐窑式的道教建筑为五峰山三绝,无不让人称奇。
推荐二
每年的清明前后是我们寿阳县桃杏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旅游赏花的旺季。特别是段王村北的白鹿寺山一带,桃花盛开,随山峦起伏,先成粉红,继而粉白,风吹花影动,如同流云。段王村依托白鹿寺山开发了桃花景观、薰衣草种植基地,元代罗汉寺佛教寺庙等多个旅游项目,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赏桃花,进一步提高白鹿寺山的旅游美誉度,段王村开展了白鹿寺山桃花节活动。
推荐三
祁寯藻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平舒乡平舒村和龙门河村之间,临307国道,所在地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独具特色。祁氏一门祖籍平舒,是清代寿阳望族,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祁寯藻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侍教道光、咸丰、同治,誉称“三代帝王师”。景区以“中华第一书香门第”为理念,集观光纪念、娱乐体验、休闲度假、会议修学等功能于一体,风景园林和生态园区并存,传统韵味和现代展示结合,让游人感受祁氏文化魅力,回归自然情趣,全身心放松体验,是一个体验度假的理想场所。
景区地址:晋中市寿阳县平舒村
推荐四
尹灵芝烈士陵园是为纪念著名的刘胡兰式的英雄人物尹灵芝而建,尹灵芝是名扬三晋的女英雄,1947年11月3日,为保护公粮和掩护群众安全转移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16岁。1965年,尹灵芝烈士纪念馆在寿阳建成。开馆40年来,先后有越南、泰国、缅甸、古巴等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及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前往瞻仰凭吊,成为当地最为活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近年来,馆舍已日显陈旧,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这一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德育基地的作用,充分打造“红色旅游”,当地政府决定对烈士纪念馆进行修建。
推荐五
推荐六
孟家沟龙泉寺
孟家沟龙泉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寿阳县南燕竹镇孟家沟村
始建于明代,寺依山势上下叠建而起,共有8层,现有砖砌窑洞37眼,砖木结构房舍49间、古戏台一个、凌泾塔一座,总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
凌泾塔位于龙泉寺之东约100米处,砖砌笔尖式,高13层,约25米。塔上嵌碑,书有“凌泾塔”,为傅山先生所题。
推荐七
推荐八
推荐九
推荐十
推荐十一
龙栖湖位于寿阳县境内南燕竹镇蔡庄村附近,是人字河的交汇点,为一处人工中型水库;湖区占地一万余亩,其中水面4000余亩,水深1-3米不等。
去年,寿阳龙栖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旅游景区。景区10公里范围内与“国保”五峰山龙泉寺、祁寯藻故里景区、鹿泉山寿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相互毗邻,是寿阳西部旅游资源聚集区内的重点景区。
推荐十二
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位于盂上公路西侧,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国土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3.2亩,全村总人口400户1146人。
下洲村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农并举的产业型发展村庄,清末时期经济就很发达,因而它的古建筑,在寿阳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虽经战争和十年文革的破损,至今留痕尚存,也很有价值;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下洲村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奔小康,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山西省文物工作者在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在晋中市寿阳县发现一座清代门楼;专家认为,该门楼保存较完整、雕刻精美、造型独特,为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据普查队员介绍,这座精美的砖雕门楼位于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为两柱券式门;檐下雕仿木构斗拱、垂花柱、镂空雀替,屋顶歇山式。门楣上方正中雕匾1方,镌“纳福林”3字,落款为清道光24年(1844年)。券门两侧施影壁。整座建筑雕刻内容以“寿”字为主题,辅以“葡萄”“桃”“葫芦”“竹子”等图案,云纹、回纹作砖雕背景。建筑面积18平方米;山西省民俗馆副馆长赵志明认为,“纳福林”门楼的雕刻寓意深刻;屋脊正中的葡萄,意为“葡萄百子”;拱眼壁中的蝙蝠围着一个寿字谐“福寿延年”;门楣上的葫芦谐“福禄”;雀替上的云纹象征“祥和”;柱底石的麒麟为送子神兽;两侧影壁的梅、兰、竹、菊比喻“春、夏、秋、冬”;竹节又象征“平安”;连锁状的回纹符号象征“富贵不到头”等等。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谐音、隐喻、符号用砖雕的形式表达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推荐十三
黑水村位于鹿泉山脚下。太原东二环、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建筑“福田寺”座落于此。全村现有369户,887人, 劳动力489人,43名党员,耕地面积4471.72亩。海拔1146米,年均气温7.3,年降雨量502㎜,无霜期150天左右。村庄位置优越、历史悠久、生态优良、气候凉爽,兼具生态 产业特色和历史 文化特色,是发展旅游业和避暑度假的上选之地。
图文来源: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本期编辑:郭利民 霍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