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走 读 游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游山西 读历史。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旅游的黄金时期,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攻略一下咱寿阳县的旅游景点大全:

推荐一

素有莲花之称的五峰山,距寿阳县城30公里,因其山势五峰环绕状若莲花而得名。五峰山即石龙山、要罗山、风神山、庙圪顶山、龙池山五峰之总称。景区核心建筑龙泉寺建于五峰山中心,可谓花之蕊心,更以李太白的书法、傅山的大草碑和檐窑式的道教建筑为五峰山三绝,无不让人称奇。


龙泉寺初建于唐代,经历代重修,至明代万历年间成现在的规模,距今约400年历史。因寺内有天然清泉而得名龙池寺,后传成龙泉寺。明末清初名人傅山在这里出家为道,并以此地为依托为乡民诊病疗疾,寺更因人而声名远播。现为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整个建筑中轴对称,寺前有古戏台,寺自下而上,有山门、正殿、碑亭、祈雨亭、双龙池、崇贤祠、玄真洞、养衷洞、蓝芾洞、云霞洞、晶月亭。寺左是凌泾塔,高俊挺拔;寺右为松柏林,浓荫覆盖。

推荐二

每年的清明前后是我们寿阳县桃杏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旅游赏花的旺季。特别是段王村北的白鹿寺山一带,桃花盛开,随山峦起伏,先成粉红,继而粉白,风吹花影动,如同流云。段王村依托白鹿寺山开发了桃花景观、薰衣草种植基地,元代罗汉寺佛教寺庙等多个旅游项目,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赏桃花,进一步提高白鹿寺山的旅游美誉度,段王村开展了白鹿寺山桃花节活动。


段王村:段王村位于寿阳县城以西22公里处,307国道旁,与段王煤化公司相邻,村占地总面积23435.7亩。我村现有人口1765人,500户,耕地面积4750亩。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带领全体群众致富奔小康。

推荐三

祁寯藻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平舒乡平舒村和龙门河村之间,临307国道,所在地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独具特色。祁氏一门祖籍平舒,是清代寿阳望族,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祁寯藻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侍教道光、咸丰、同治,誉称“三代帝王师”。景区以“中华第一书香门第”为理念,集观光纪念、娱乐体验、休闲度假、会议修学等功能于一体,风景园林和生态园区并存,传统韵味和现代展示结合,让游人感受祁氏文化魅力,回归自然情趣,全身心放松体验,是一个体验度假的理想场所。

景区地址:晋中市寿阳县平舒村


推荐四

尹灵芝烈士陵园是为纪念著名的刘胡兰式的英雄人物尹灵芝而建,尹灵芝是名扬三晋的女英雄,1947年11月3日,为保护公粮和掩护群众安全转移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16岁。1965年,尹灵芝烈士纪念馆在寿阳建成。开馆40年来,先后有越南、泰国、缅甸、古巴等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及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前往瞻仰凭吊,成为当地最为活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近年来,馆舍已日显陈旧,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这一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德育基地的作用,充分打造“红色旅游”,当地政府决定对烈士纪念馆进行修建。

景区地址:山西省寿阳县城北坪
最佳旅游时间:全年

推荐五

阳摩寺山又名灵嵩山,位于晋中市寿阳县解愁乡最北端与盂县.阳曲县交界。据清寿阳县志载,阳摩寺山石窟摩崖石造像,最早为东魏武定三年所凿,后历经隋唐辽金复凿,持续600多年,阳摩寺山之山崖呈半环形坐北朝南,山崖陡立,有石窟造像等,在山下仰观石窟,由东向西为大唐开元年间,后周开皇年间,东魏武定年间,大唐大历年间,天和天宝年间,大金天会年间等纪年的石刻,崖壁现存三个石窟,一大两小均为人工开凿,较大石窟有十平方米空间大,内置石平台,石桌,石柱等,石窟正面石壁两侧有两侍从像,名为金佛殿。

金佛殿称双风山五龙圣母殿后殿,平舒山庄六景之一,凤障连云,殿外左右凿有文殊,普贤菩萨一尊,雕刻细腻,细致入微,雕刻飞天灵动飘逸。

推荐六

孟家沟龙泉寺

孟家沟龙泉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寿阳县南燕竹镇孟家沟村

始建于明代,寺依山势上下叠建而起,共有8层,现有砖砌窑洞37眼,砖木结构房舍49间、古戏台一个、凌泾塔一座,总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

凌泾塔位于龙泉寺之东约100米处,砖砌笔尖式,高13层,约25米。塔上嵌碑,书有“凌泾塔”,为傅山先生所题。


推荐七

福田寺

福田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明
地址: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
始建于唐,金代毁于兵火,大元至顺四年(1333年)重建。主要建筑有南过殿、东西配房及正殿等。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殿顶琉璃瓦剪边,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殿内采用减柱移柱法,元代特征显著。

推荐八

普光寺

普光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宋至清
地址:寿阳县西45公里处的西洛镇白道村
始建年代无考,主要建筑包括正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西耳房等,现存建筑21间,布局规整,中轴线对称,总占地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正殿为宋代早期建筑,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其它建筑为清代建筑。
正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2.9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4.1米,平面近方形。进深大于面阔,这种布局尚属少见。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搭牵用四柱。内壁壁画共三层,中间一层为明代所绘,底层尚不知何时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结构形制和用材规范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

推荐九

松罗院(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寿阳县平头镇董家庄村
创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有过殿、戏台、正殿及东西配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

推荐十

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境,1992年建园,总面积为3333.33公顷。

神福方山,地处山西省寿阳县城东二十五公里,寿、盂交接之地。1992年国家林业部200号文件批准成立“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3580公顷,其中旅游风景区面积115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2.7%。最高海拔1532米,最低海拔1220米,年平均气温7.4℃,夏季平均气温17℃,是盛夏避暑好地方。
方山系佛国五台山南陲。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最高海拔1531.8米,主峰形似蝙蝠展翅,古称神蝠山、蝠秀神山。峰巅有2.8万平方米坦地、名神坪金顶,系天然大花园。此,方山佛教文化底蕴厚重,被尊为华严宗师、方山鼻祖的李通玄,曾在这里潜心制论,著就《新华严经论》40卷。宋政禅师以及丞相张商英,元大诗人元好问,明纳云禅师及书法家傅山,清道光、咸丰、向治三代帝王师等,都在此留有诗作墨迹。
方山景点百余处、尤以"方山十景"著名,即神蝠牌坊、石桥迎仙、下寺夕照、云洞升烟、灵龟石秀、五龙圣泉、金顶旭日、无影宝塔、不凤松涛、通玄古冢。
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山秀林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2.7%。以油松为主,杂以枫、榆、槐、杨等、乔灌草品逾千。且不乏贵树名木,仅名贵中药材就有80多种。大小动物超百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金钱豹、野猪、狍子、猫头鹰、彩蝶等。具有观赏及科考价值。

推荐十一

龙栖湖位于寿阳县境内南燕竹镇蔡庄村附近,是人字河的交汇点,为一处人工中型水库;湖区占地一万余亩,其中水面4000余亩,水深1-3米不等。

去年,寿阳龙栖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旅游景区。景区10公里范围内与“国保”五峰山龙泉寺、祁寯藻故里景区、鹿泉山寿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相互毗邻,是寿阳西部旅游资源聚集区内的重点景区。


推荐十二

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位于盂上公路西侧,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国土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3.2亩,全村总人口400户1146人。

下洲村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农并举的产业型发展村庄,清末时期经济就很发达,因而它的古建筑,在寿阳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虽经战争和十年文革的破损,至今留痕尚存,也很有价值;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下洲村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奔小康,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山西省文物工作者在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在晋中市寿阳县发现一座清代门楼;专家认为,该门楼保存较完整、雕刻精美、造型独特,为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据普查队员介绍,这座精美的砖雕门楼位于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为两柱券式门;檐下雕仿木构斗拱、垂花柱、镂空雀替,屋顶歇山式。门楣上方正中雕匾1方,镌“纳福林”3字,落款为清道光24年(1844年)。券门两侧施影壁。整座建筑雕刻内容以“寿”字为主题,辅以“葡萄”“桃”“葫芦”“竹子”等图案,云纹、回纹作砖雕背景。建筑面积18平方米;山西省民俗馆副馆长赵志明认为,“纳福林”门楼的雕刻寓意深刻;屋脊正中的葡萄,意为“葡萄百子”;拱眼壁中的蝙蝠围着一个寿字谐“福寿延年”;门楣上的葫芦谐“福禄”;雀替上的云纹象征“祥和”;柱底石的麒麟为送子神兽;两侧影壁的梅、兰、竹、菊比喻“春、夏、秋、冬”;竹节又象征“平安”;连锁状的回纹符号象征“富贵不到头”等等。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谐音、隐喻、符号用砖雕的形式表达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推荐十三

黑水村位于鹿泉山脚下。太原东二环、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建筑“福田寺”座落于此。全村现有369户,887人, 劳动力489人,43名党员,耕地面积4471.72亩。海拔1146米,年均气温7.3,年降雨量502㎜,无霜期150天左右。村庄位置优越、历史悠久、生态优良、气候凉爽,兼具生态 产业特色和历史 文化特色,是发展旅游业和避暑度假的上选之地。

图文来源: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本期编辑:郭利民     霍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