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走 读 游 第二站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游山西 读历史。

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了寿阳县祁寯藻故里和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那么这一期小编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精彩呢?听我给你们慢慢道来。

下洲村的地理位置

寿阳县宗艾镇下州村位于盂上公路西侧,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国土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3.2亩,全村总人口400户1146人。


下洲村的历史

下州村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农并举的产业型发展村庄,清末时期经济就很发达,因而它的古建筑,在寿阳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虽经战争和十年文革的破损,至今留痕尚存,也很有价值;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下州村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奔小康,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下洲村的文化

山西省文物工作者在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在晋中市寿阳县发现一座清代门楼;专家认为,该门楼保存较完整、雕刻精美、造型独特,为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据普查队员介绍,这座精美的砖雕门楼位于寿阳县宗艾镇下州村,为两柱券式门;檐下雕仿木构斗拱、垂花柱、镂空雀替,屋顶歇山式。门楣上方正中雕匾1方,镌“纳福林”3字,落款为清道光24年(1844年)。券门两侧施影壁。整座建筑雕刻内容以“寿”字为主题,辅以“葡萄”“桃”“葫芦”“竹子”等图案,云纹、回纹作砖雕背景。建筑面积18平方米;山西省民俗馆副馆长赵志明认为,“纳福林”门楼的雕刻寓意深刻;屋脊正中的葡萄,意为“葡萄百子”;拱眼壁中的蝙蝠围着一个寿字谐“福寿延年”;门楣上的葫芦谐“福禄”;雀替上的云纹象征“祥和”;柱底石的麒麟为送子神兽;两侧影壁的梅、兰、竹、菊比喻“春、夏、秋、冬”;竹节又象征“平安”;连锁状的回纹符号象征“富贵不到头”等等。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谐音、隐喻、符号用砖雕的形式表达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下洲村的经济

在农业产业上,在保证粮食生产科学种田增产量的同时,依托玉米产出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建起以养猪为主的养殖小区,发展养猪户80户,养猪2000 头,养牛户5 户,养牛10 头,养羊户3 户,养羊400 只。仅养殖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50元。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曾于80年代和东光合资合作,办起村办煤矿一座,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提供了平台。该煤矿于2005年因资源枯竭关闭。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煤矿关闭,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情况下,他们瞄准周边煤矿企业多的特色,把重点转向劳务业,全村共有70人外出打工,年劳务收入达70万元.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先后投资50万元,修筑村通油路水泥路13公里,修建垃圾池5个,建起了党员活动场所,环境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9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6元。

图文来源: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本期编辑:郭利民          霍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