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九——陈福忠


【著书立说的寿阳人】之九——陈福忠

陈福忠

山西寿阳县平头镇山底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记者职称。196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期间,曾见习于《内蒙古日报》《乌兰察布日报》。1974年2月复员后,一直从事新闻文化工作,历任寿阳县委办公室干事、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县委通讯组组长、寿阳电视台台长;离岗后,享受副处级待遇。曾被《内蒙古日报》《山西日报》等新闻单位多次评为“特等模范通讯员”、“甲等模范通讯员”、“一等模范通讯员”,受到了表彰奖励。

陈福忠,笔名晓晨。从小就有军旅梦的他,1968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他是出了名的笔杆子,大大小小的稿子都可以信手拈来,也正是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奠定了他舞文弄墨的基础,把他这个山里娃培养成了“半文人”。

他特别感谢部队首长李贵宝这位山西老乡,要求他在干好连队文书工作的同时,积极向报社电台投稿,并送他到《内蒙古日报》《乌兰察布日报》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学习培训。其间,他随报社新闻前辈奔走于内蒙古大草原上,白天深入采访,夜里挑灯疾书:《爱民丹心似火红》《时刻准备打豺狼》《做毛主席放心的汽车兵》《用毛主席战争思想武装群众》等一批稿件被区、盟报纸、电台和《解放军报》《战友报》刊登,硕果累累。如,1970年11月15日,在《光明日报》中发表《靠唯物辩证法搞好知识青年的学习》一文,2400字,后被盟报转载。长篇通讯《青山脚下红旗展》——记土右旗河底大队学大寨的先进事迹,全文3000字,刊登在1970年11月28日《乌兰察布日报》头版头条。现代诗《毛主席万岁万万岁》,1970年12月26日在《北京日报》《内蒙古日报》同时发表。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团党委通令嘉奖一次,《乌兰察布日报》聘他为“特约记者”。

1974年2月复员后,他在新闻文化战线奋力前行,“土记者”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大书特书寿阳的人和事,发表在国家、省、地(市)数十种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作品约600多万字,涉及消息、通讯、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寓言、调查、言论、报告文学等各种体裁。在《人民日报》发表消息5篇:《包字进菜店,卖菜不赔钱》(1983年3月25日)《冀云小养羊对国家贡献大》(1984年1月7日)《寿阳县扶持台属致富》(1984年1月17日)《寿阳地膜覆盖玉米亩产增二百多公斤》(1987年2月3日)《寿阳农民人均产粮超吨》(1996年11月4日)。


在《山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2篇:
1、《寿阳重点发展粮食专业户  今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1982年2月12日);
2、《寿阳县经委系统全面改革管理体制  层层建立责任制 工交生产面貌新》(1983年4月3日)。
1992年,他的第一本书《风雨春秋》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6万字。1996年,出版《大路朝阳》;2003年编写《博大之歌》;2004年编写《宗艾纪事》;2008年,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陈福忠新闻作品选”《岁月划痕》;2009年,由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发行《平安寿阳》;2014年编写《段王村志》;2019年编写《山底村志》。8本书近200万字。
陈福忠扎根寿阳大地,讴歌正能量,倾情鼓与呼,为家乡的真人真事著书立说。他的人生格言就是:我是农民,我在方格格的稿纸上耕耘。把血水和汗水搅拌成肥料,播下心田孕育的种子,希冀着秋天的收获!


作品品鉴

1

2009年,寿阳县荣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政法机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本书40万字,是典型经验、先进事迹、模范人物的合集,是政法部门在保障全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留下的时代真实的印记。让平安和谐永驻寿阳,是政法综治机关永远不懈的追求。


2

这本书36.5万字,是从众多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中选出部分作品,形成的集子。有消息、通讯、调查、言论,还有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体裁多样,是盘“杂烩菜”,但都是真人真事,真情真节,是历史的记录,岁月的划痕。


3

《宗艾纪事》这本书用纪实文学的体裁翔实地记录了一个村昔日的兴衰,今日的巨变,充分展现了有着1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宗艾这个寿阳第一大村的风采。


4

《山底村志》、《段王村志》是“村情总汇”,记事载史,鉴古通今。


首席顾问:         适   可

图文来源: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本期编辑:郭利民         王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