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十——郭耕三


【著书立说的寿阳人】之十——郭耕三

郭耕三

郭耕三(1925.10.15—2006.10.22),寿阳县草沟村人,郭树屏长子。1942年2月,在县城王成庵创办的育才私塾读书。1943年考入省立太原师范学校初中。1945年10月,赴北京艺文中学读高中。1946年7月,转北京通州潞河中学(教会学校)高中班。1952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59年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市量具刃具厂,任工程师,兼任北京市大众机械出版社总编辑。

成长于书香世家的郭耕三,恰祖父郭以温七十二岁那年出生,故乳名七十二。1937年至1941年,在家父的私塾“懒园”读书。1947年秋,正太战役后,寿阳战事吃紧,形成拉锯式残酷战。当时的寿阳县城商业萧条,商铺纷纷关闭,家里没有生活来源,无奈中止学业返乡。为躲避战事郭耕三母子搬到了罕山脚下的李家山村。才22岁的郭耕三担当起家庭重任,为了生计,做起了经营商贩。他自幼聪颖,熟读经史国学,未及弱冠辄尝写作,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因成长时遭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频频辍学转学,失去了学习深造的机会。1948年6月3日,携母带弟定居北京。27岁时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寿阳县草沟村建国后第一位大学生。

郭耕三的大半生都在从事对“金属热处理”专业的研究,专注于工业理论研究。他曾撰写的《高速钢热处理》论文,发表于全国《工具技术》刊物。他一生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撰写专业著作《高速钢及其热处理》,全书约50余万字。

退休以后,郭耕三闭门从事写作,十几年呕心沥血,用宝贵的光阴与风烛残年的满腔热血,撰写了《往事知多少》上(《目击铁蹄下的八年》)、下(《遭遇烽火连三载》)两部(200511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且他的第三部著作《回眸风雨人生三十年》已定稿,待审核出版。他的三部著述以翔实的史料,描述了半个世纪的沧桑世事,旨在激励后人,砥砺前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料,也填补了《草沟村志》内容之缺憾。

郭耕三晚年时,将自己珍藏的大部分书籍史料,捐献于寿阳县图书馆,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事业,献出一份赤子之心。

郭耕三著作捐赠仪式


作品品鉴

1

译著日文《真空热处理》一书,机械工业部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国首部。


2

《毛诗后笺》,清嘉庆代间经学名家胡承珙著・胡承(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嘉庆时曾任台湾兵备道,著有《墨庄遗书》存世。郭耕三校点的《毛诗后笺》(手稿)是清道光十七年(丁酉)求是堂的刻本,卷首有“盱眙吴氏藏书”和“北京图书馆藏”的藏书印鉴。


3

《往事知多少》上(《目击铁蹄下的八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印制,本册描写了1937~1945年挣扎于华北黄土高原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痛苦经历。


4

《往事知多少》下(《遭遇烽火连三载》)本册主要讲述了1945~1949年的个人经历及感悟。


首席顾问:         适   可

图文来源: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郭志珍
本期编辑:郭利民         王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