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十一——吕应书


【著书立说的寿阳人】之十一——吕应书

吕应书

吕应书,1945年10月16日出生于寿阳县宗艾村。中共党员,结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土建工程师。就职于寿阳县煤管局,历任宗艾煤管站站长、煤管局生产技术股长、基建股长。主要负责全县煤矿的土建设计及施工指导。1992年任寿阳县煤炭系统培训中心主任。2003年受聘于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2011年至2019年8月受聘于安捷机械施工有限公司,任工程师。

吕应书,1964年高中毕业后回宗艾村中务农。毕业后的他依旧热衷于读书,利用农闲时间自学房屋建筑知识,自建了新房。后随付永昌老师傅学习一般的泥瓦工、木工技术。

1970年,参加全县组织的07017公路建设,修建公路上一座三孔九米跨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桥。
1972年,在宗艾公社组织的建筑专业队中担任技术员,在建设局郝恒聪总工的指导下,负责公社范围内的下州桥、前进桥、反修桥的施工工作。自学桥梁建筑、房屋建筑知识。1978年,同太原回乡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冯永安先生设计宗艾新公社,并具体组织建筑施工。1979年,先后设计并组织施工宗艾25米净跨的双曲拱桥、宗艾剧场舞台、宗艾农村电影院等较大型工程。

宗艾25米净跨的双曲拱桥

宗艾村健身广场的仿古亭和十三孔桥

1980年,受寿阳县交通局聘请,负责当时全县最大的双曲拱桥-----纂木大桥的施工指导。1982年,到县社队局安全生产技术股负责全县社队煤矿的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指导。

1985年,到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进修结业。回来后到新组建的煤管局负责全县煤矿的基建工作,后负责全县煤矿的职工教育培训。在此期间,为全县煤矿设计了大量的绞车房、风机房、配电室、机修房、锅炉房、库房、磅房、暖风房、煤库、办公室、宿舍、饭厅、浴室、充灯室、水池等和一些煤矿的井上下测量工作。许多设计先后获得了寿阳县煤管局、晋中煤炭工业局的科技进步奖。特别是他设计的千吨装煤砖混筒仓,获得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科技进步奖,为当时缺乏装煤机械的小煤矿装煤、运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先进工作者,被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探索,撰写的《地方煤矿土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煤矿井口多门式暖风炉》等文章先后在《山西煤炭》《中国地方煤矿》《山西科技报》发表。与同事们合编的《寿阳县煤矿重大事故案例分析》《煤矿安全生产汇编》两本书和本人独立编写的《地形测量》培训教材,为全县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2年,离岗后,先后参加了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海鑫驾校的建设和安捷机械施工公司的施工指导。2016年,他编写的《方山印迹》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7年春,因已近暮年,为了总结本人一生的建筑设计生涯成果,于是开始着手整理昔日设计图纸,将本人一生中亲自设计的、能够收集到的设计图纸,分类整理成册,印刷、装订,定名为《吕应书建筑设计集》,共三集。在编写过程中应亨元公司贾元耀董事长之约,将其中有关亨元公司的设计图纸抽出,另整理为《亨元建筑设计集》一并印刷成册
    回顾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县建筑事业发展轨迹,吕应书的几本建筑著作,让人们了解到了我县半个多世纪以来沧海桑田的变化,为我县的建筑史和煤炭史的整理和记录留存了宝贵的素材。同时,也为建筑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留下了一串前辈用手工绘图、计算、设计而走完的艰难奋斗的足迹。

吕应书和老班长巩玉生老同学


作品品鉴

1

《方山印迹》收录了280多幅摄影作品(对工程建设的描述)和120多首词作,处处浸透着民族文化的血液,深刻着人文历史的轨迹,跳跃着作者心脉的律动。


2

《吕应书建筑设计集》一、二、三


3

《亨元建筑设计集》


首席顾问:         适   可

图文来源: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本期编辑:郭利民         王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