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二十四——李俊峙


【著书立说的寿阳人】之二十四——李俊峙

寿阳党史“活辞典”

               ——李俊峙

他,生在太行山,长在寿水河畔;
他,生于1945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籍昔阳县大寨镇留庄村人;
他,1961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寿阳县兽医院副院长、化肥厂党总支委员、办公室主任,电业局副书记、副局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2005年退休后被聘到寿阳县老促会撰写相关文章。
他,执着于历史研究工作20多年,处逆时,投身在档案馆,核实在农村中,研究在史料里,几十年如一日。稿纸格、“冷板凳”、史料堆,相陪相伴。


李俊峙与妻子王耕耘

他,没有“官瘾”,只有“撰史瘾”、“读书瘾”、“文学迷”。


他,只在于为撰史;只在于为报刊杂志撰稿写作;只在于为老前辈写文作序;只在于为革命先烈树碑立传。

他就是默默耕耘、甘于寂寞、无私奉献、一生执着于党史研究的优秀共产党员李俊峙。

1998年晋中地委党校留念

他非常喜欢学习。有人说“李俊峙对寿阳的党史无所不知”,省文化厅厅长曲润海称他为“万事通”,副厅长郭士星称他为“寿阳活辞典”。可又有谁知道为了寿阳的党史研究,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为了查阅资料,弄清史实,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夜以继日地翻阅档案,并先后深入到小王强、要罗、种子坡、重桃、贾豹、阔郊等村庄,向知情人展开有关方面史实的调查。经过5年的广集史料、辗转奔波,终于对寿阳地方党史人物、历史事件、组织机构、行政区划等,有了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并逐步引深到对地方党史的研究。从而完成了《中共山西省寿阳县组织史资料》(1936年3月——1987年10月)一书的主编工作。


寿阳县1937-1949地方革命武装史料征集研讨会合影

对他来说,学习研究党史不仅要从正面掌握资料,还要对日伪的史料进行透彻的了解。他热爱辩证唯物论,从不以自己的喜好来盖棺定论,工作态度始终认真严谨,始终保持“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如果没一颗为党为人民为历史认真负责的心,又怎能做到如此?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在主编《中国共产党寿阳县历史》一书和《战地黄花》一书中,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真理。每天天不亮他就掌灯执笔,不到午夜1点他绝不搁笔休息,查资料编写文章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时间,更为严重的是,他因用脑过度、透支体力两次住进了医院。一次是第一部《中共山西省寿阳县组织资料》出版付印后、废寝忘食了8个月的他身患肺炎住进了医院;一次是退休应聘老促会,主编《战地黄花》时,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幸亏子女及时送医救治,才拣回了一条命。他真正做到了“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李泽厚)

就在他大病初愈不久,就又开始着手写起了《好书记张怀英》一部人物传记。其实,早在1996年帮张怀英完成《聊天录代序》后,就已接受了他的委托,并获得大量有关他的史料,直到2002年到上海后才一气呵成,初次定稿为《独领一方风骚》,后又感觉有点霸气,经人建议后改为《好书记张怀英》。为了更好地真实地反映出张怀英的人物特点、理想信仰、卓出贡献、传奇经历,他潜心研究、不辞劳苦、广征题材,前后花费了22年的心血,终成此书,全书约28万字,是他一生中完成各个著作中用时最长的一部。

就这样,他从1986年5月省委党校结束学习回到县委党史研究室后就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党史编研工作中,20年在职,10年退休,30年风雨相伴,满怀对党的一片痴情默默耕耘,最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至古稀之年,共主编和亲手编写著作6部,196.2万字;为前辈写序、代序、评析5篇,约3万字;在《党史文汇》《并州文化》《乡土文学》《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和《山西日报》《晋中日报》《寿阳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 90多篇,约27万字;另与市体育局副局长聂银锁编写广播剧《种子坡地道战的故事》,约6.5万字;撰烈士碑文8块,约2400字;为地市级5位老干部撰写《代序》《序言》约2万字,总计约212万余字。

特聘李俊峙为《寿阳家》特约通讯员

坐“冷板凳”30年如一日著书立说这话真是一点都不假。

1986年至2002年,是他人生中最艰难、最辛苦的16年,但也是党和人民给予他荣誉最多的16年。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同时还荣获晋中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征研先进工作者、组织史征编先进个人奖;荣获中共山西省组织史资料征编指导组、中共山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先进工作者。并于2006年荣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颁发的从事党史工作20年的荣誉证书。

他是一名普通基层党史工作者,聚集了所有优秀的职业操守和工作热忱。他的信念简单而实际——当好一名共产党员,做好党史研究工作,即便离岗十几年也不忘初心。2017年他又应聘到山西兰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始了《热血寿阳》的编写。为了更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为了“把红色文化发扬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不顾视力的日益衰弱,不顾妻儿的阻拦,硬是凭着一腔热血,走访了多个革命老区,查阅了多方面的资料,拜访了贾俊英、武瑛、张耐磨等多位老革命前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这一巨著,全书约30万字,前后竟不超过两年的时间。

特聘李俊峙为山西兰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近80的他仍没放下笔杆休息一下,而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履行着自己的信念。为了寿阳的历史,寿阳的县情,他又开始了新的征途——《沧桑寿阳》。


作品品鉴

1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寿阳县组织史资料(1936.3—1987.10)》   


2

《战地黄花》

——寿阳县革命武装斗争史料集


3

《种子坡地道战的故事》


4

《好书记——张怀英》


5

《寿阳革命史——纪念建国五十周年》


6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寿阳县组织史资料》

(1987.10——1998.6)

《中国共产党寿阳县历史》


作者简介

李俊峙


李俊峙,1945年生人,历史研究工作者。曾任寿阳县兽医院副院长,寿阳县化肥厂党总支委员、办公室主任,寿阳县电业局副书记、副局长,寿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先后主编和编写专著5部,为革命前辈写序、代序、评析5篇,省地报刊《寿阳家》杂志发表文章52篇,撰写烈士碑文8块,与聂银锁合编广播电视剧《种子坡地道战的故事》1部。出版的党史丛书有《中共山西省寿阳县组织史资料》(1936.3——1987.10)《中共山西省寿阳县组织史资料》(1987.11——1998.10)《寿阳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寿阳县历史》《战地黄花》《热血寿阳》,在省地报刊及《寿阳家》发表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硝烟中的新坟》《群山俯首庞如林》《南下入湘记》《大落坡反袭击战》《士的怀念》《朝阳阁序》《生命四季》《王六保开会一不算了》《中共寿阳支部创始人一侯承章》《我看“寿阳人”》《生不立传是历史延续》《种子坡地道战》《徐家岭会议与雨季出击》《饮牛河整编》《寿阳大捷》《朝阳阁退想》等。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工作者,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荣誉证书。



首席顾问:         适   可

图文来源:  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岳莉萍

本期编辑:郭利民         王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