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走 读 游 第六站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游山西 读历史。

素有莲花之称的五峰山,距寿阳县城30公里,因其山势五峰环绕状若莲花而得名.五峰山即石龙山、要罗山、风神山、庙圪顶山、龙池山五峰之总称。景区核心建筑龙泉寺建于五峰山中心,可谓花之蕊心,更以李太白的书法、傅山的大草碑和檐窑式的道教建筑为五峰山三绝,无不让人称奇。 

龙泉寺初建于唐代,经历代重修,至明代万历年间成现在的规模,距今约400年历史;因寺内有天然清泉而得名龙池寺,后传成龙泉寺;明末清初名人傅山在这里出家为道,并以此地为依托为乡民诊病疗疾,寺更因人而声名远播;现为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整个建筑中轴对称,寺前有古戏台,寺自下而上,有山门、正殿、碑亭、祈雨亭、双龙池、崇贤祠、玄真洞、养衷洞、蓝芾洞、云霞洞、晶月亭;寺左是凌泾塔,高俊挺拔;寺右为松柏林,浓荫覆盖。

正对着寺院门口的是古戏台,既是道士为弟子们讲经布道的场所,又是赶庙会唱大戏所用的戏台;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龙泉古庙会,周边的居民都会扶老携幼赶来聚集于此,十分热闹。寺院门口这幅对联是傅山先生所书,上联“地占万空皆是水”,下联“亭无一面不当山”;走进大门,立有两座高大魁伟的塑像,是专门用于镇守道观山门的神兽青龙和白虎,别看它们面目凶恶,但忠于职守,不失大将风度,能将一切邪恶拒之门外。

继续向前,面前高耸挺立着两棵柏树:龙凤柏,其得名缘自树冠的貌状,一棵如龙头,一棵似凤尾,惟妙惟肖,故称龙凤柏;传说龙泉寺建成后,什么树也种不活,有一只青鸾神鸟,从上天瑶池偷啄两粒柏树种子播洒在五峰山上;第二年柏树种生根发芽长出两棵柏树苗,茁壮成长,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灵性日显;一棵成龙形,似飞龙冲天;一棵成凤形,像丹凤朝阳。

第二层,有座玲珑小巧的八卦式砖亭是祈雨亭,它是当年得道高人兼雨师郭还阳为百姓祈雨的地方;传说郭还阳年轻时每夜都梦见驱龙行雨,长大后厌倦世俗,云游天下;当他云游到太安驿时,对这里的人说:“此去西北二三里,有个风水宝地,就是我安身之处”,他上了五峰山便住下来;第三层,里面供奉的是傅山先生的塑像;第四层,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的塑像及民间流传的神仙吕洞宾的塑像;第五层,供奉的是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第六层,供奉的是道家祖先老子。

中殿是龙泉寺中最主要的大殿,正中供奉的是雨师郭还阳,东西两面设有十二座神木雕像;传说每到旱年,为了祈雨,周围乡村的百姓派人夜半入寺偷走雨神,待祈雨仪式完成、天降甘霖后,乡民们便请鼓乐班一路敲锣打鼓将披着新斗蓬的雨神像送还寺庙。

中殿的两边,分别是钟楼、鼓楼与碑亭相衬;进入碑厅,映入眼帘的是块碑文狂草、恣肆自如的石碑,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书法家及医学家傅山先生所写,是该寺的镇寺之宝,为龙泉寺一绝。另一块碑上刻有唐代诗人韩愈离别长安途经寿阳时留下的《夕次寿阳驿》;历代文人学士来和诗者络绎不绝,其中著名学者元好问、石芥、萧启文共和诗100首之多。

龙泉寺的最高层便是晶月亭,极目远眺,东北面是太安古驿,北面是龙栖湖度假村,西南面是省级鸟类苍鹭自然保护区,西面是龙泉寺的前身——神福寺;因为这里是龙泉寺的最高层,所以这里供奉的是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往寺左看便是凌泾塔了,复建于民国二十三年。塔高为十三层,八面八角,内空外孔,塔身由青砖所砌。 

在凌泾塔的正面塔基边上建有一座砖砌牌坊式券门,门匾曰“宫寓嫦娥”;古人非常留意月光如水的良辰美景,便造塔邀请嫦娥常来居住,给五峰山龙泉寺给来美好的月光,这也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待惯了繁杂的城市不妨来这龙泉寺一游,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静谧的小径,让心灵回归自然,让古朴洗涤身心。



图文来源: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本期编辑:郭利民   霍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