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寿阳县村名考略


据文献记载,“村”字及具体的名称最早见于东汉中后期。村的早期形态在先秦时已经存在,庐、丘、聚是村的三种主要来源形式。南北朝时期是“村”的名称泛化时期,而且有了一定的地域性,村开始具备社会意义,这就为“村”进入国家地方行政体制并成为一级基层组织单位创造了必要条件。到唐代明文规定所有野外聚落统统称为“村”,并规定为一级行政组织单位,使村的含义有了质的变化,这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寿阳县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千余个自然村。追溯其命名渊源,不仅是村名考略的目的要求,而且与研究寿阳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情等方面息息相关。村名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代号,是客观地理实体和主观认识的对立统一。村名的命名往往与该村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该村的地形、地貌、气候、矿产、方位、距离等。村名的命名也与该村的文化景观密切相关,村名中往往蕴含着该村的历史、传说等信息。村名的命名也与先民的思想观念有关,有时也有先民的价值取向、审美观等的融入。有些村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更。但通常来说,一般都可以找到村名的命名理据与变更理据。

现代地名学将地名结构分为地名通名和专名两大部分,金祖孟先生在《地名通论》一文中指出:“和人名中的姓和名一样,地名中也可分为类似的两部分,地名中相当于姓的部分,表示若干地名之通行,为同类或同级诸地名所共有,可以称为通名;地名中相当于名的部分,表示某一地名之特性,为该地名所专有,可以称之为专名”。村名属于地名的范畴,村名结构与地名结构类似,也可分为村名通名和专名两部分。例如孙家庄的“庄”,草沟的“沟”是通名。孙家庄的“孙家”,草沟的“草”是专名。

寿阳县的村名命名,经实地调查、研究考证,大致可分为如下二十余种类型:

(一)以地形地貌命名。寿阳县四周环山,峰峦叠嶂,山脉向内延伸,丘陵起伏,形成山间盆地。全县地形地貌分山地、丘陵、河谷三个类型区。很多村名都体现出了寿阳的地貌特征。

与山地、丘陵有关的通名有:山(如李家山)、梁(石嘴梁)、岗(老高岗)、崖(羊头崖)、峪(白草峪)、岭(黄岭)、坡(高家坡)、垴(官地垴)、堙(十字堙)、圪塔(风圪塔)、圪垛、坪(阎家坪)、凹(枣凹)等。与河谷有关的通名有:水(如黑水)、河(南河)、沟(石板沟)、滩(水磨滩)、湾(娘子湾)、泉(石泉)、池(莲花池)、洼(凹、窊)(泉水洼凹、窊)、湖(上湖)、塘(寺塘)等。直接以山、河名为村名的,如:风神山、龙门河等。根据村庄的地貌特征,用大家熟知的事物形象喻作村名。如牛轭岭:村庄的地貌特征就像牛轭一样(牛轭即耕地时套在牛脖子上的人字形木头)。

羊头崖村

(二)以土壤命名。与土壤颜色有关的村名,如:黑土岩等。与土壤质地有关的村名,如:盐土洼等。

(三)以方位命名。常见的方位词与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方位词基本一致,有“东(如东韩)、南(南庄)、西(西木庄)、北(北榆)、上(上垴)、中(中曲)、下(下州)、里(里庄)、前(前塔)、后(后河)”等,这些都是指示村落所在的方位。在寿阳村名中出现的特殊方位词还有“头(如窑头)、口(牛黄口)、咀(嘴)(洞子咀、嘴)、掌(后掌)、足(金瑶足)、底(寨底)等”。

下州村

(四)以距离、面积命名。表示距离的村名如:七里河。表示村落面积的村名如:六亩潭。

(五)以序列命名。用数字来表序列的村名,如二甲:明、清代实行里甲制,将全县划分为二十四里,该村属南三里二甲,人们习惯地把村庄称作二甲。

(六)以动物命名。马、牛、驴、骆驼、羊、猪、狗、鸡等家畜、家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早期先民的生产、生活更是离不开这些动物。与家畜、家禽有关的村名在寿阳的动物类村名中还真不少,如:放马沟、炮牛坡、铁驴沟、骆驼堙、羊圈沟、猪嘴、狗儿岩、金鸡垴等。龙,是传说中的一种被神化了的动物。中华民族对“龙”这一图腾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先民对龙的崇奉也体现在寿阳村名中,如:龙门河等。凤,是传说中的白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吉祥。先民对凤推崇、喜爱,于是也用在村名中,如:林凤坡等。与兽类、鸟类、鱼类及昆虫类动物有关的村名也有很多,如:虎现、豹庄、鹿儿坪、野狐岭、獾窝、南燕竹、鸦鸣、野雀坡、烧老鱼、蚂蚁沟、蝉头崖、蛐蛐沟、蛾儿山等。

龙门河村

(七)以植物命名。与树木、灌木有关的植物类村名用字有“杏(如杏窊)、桃(桃园头)、枣(上枣庄)、梨(梨峪)、桑(桑窊)、杨(杏杨沟)、柳(柳树岩)、榆(榆林)、槐(槐洛滩)、松(松塔)、柏(柏林头)、椿(黑椿头)、苇(苇地沟)、棘(棘黎堙)”等。与农作物及花草类有关的植物类村名用字有“谷(如小谷坡)、麦(麦地堙)、麻(麻岩)、菜(相菜沟)、花(莲花池)、草(西草庄)、蒿(蒿子)”等。

西草庄村

(八)以矿产命名。寿阳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锰、石膏、石灰石等。与矿产有关的村名如:炭窑沟等。

(九)以建筑命名。寿阳村名中,与建筑有关的村名有:城(如榆城)、寨(武家寨)、堡(蔡家堡)、院(李生院)、门(石门)、窑(宣窑)、厢(南下厢)、围(何家围)、塔(松塔)、寺(落摩寺)、庙(牛王庙)、桥(胡家桥)等。

(十)以设施命名。寿阳村名中,与手工业、生产贸易设施有关的村名有:店(任家店)、场(南场)等。与交通设施有关的村名有:港(如北港)、铺(如王强铺)、驿(太安驿)、巷(赵巷头)、街(黄门街)等。与农业设施有关的村名有:井(如井沟)、渠(艾河渠)等。

太安驿村

黄门街村

(十一)以工具命名。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各种工具,他们往往把经常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工具命为村名。寿阳村名中,与生产工具有关的村名,如:水磨滩,当地劳动人民把加工粮食的水磨命作村名。与生活用具有关的村名,如:栲栳湾,因当地先民家家都用手工编制的柳栲栳汲水,故把村名叫作栲栳湾。

(十二)以社会、生产活动命名。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求生存,择地而居,并充分利用当地条件,专门从事一项社会、生产活动,在起村名时也与所从事活动紧密联系。如:砖窑背,与村民从事烧砖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十三)以姓氏命名。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便开始出现。先民们用自己宗族的姓氏对所居住的某一地域命名,以此来巩固、维护自己宗族的威信。姓氏类村名中所用的姓氏,通常都是本村最大的宗族姓氏或是最早来到本村的宗族姓氏。据21世纪初资料统计,寿阳县共有364个姓氏,寿阳以姓氏命名的村名还真不少。以姓氏与通名为村名的,如:郭家庄、王村、蔡家堡、尚家寨、阎家坪、周家垴、逯堙、康家梁、徐家岭、李坡、潘沟、孙家河、任家店等。以姓氏与方位词为村名的,如:西韩、李上头、王家里、聂家咀等。仅以姓氏为村名的,如:段王。还有姓氏隐藏在村名所用字之中的,如碧石:旧时村中有王、白、石三个姓氏,组合为“碧”,因此得名。


宗艾镇任家店村

(十四)以历史名人命名。如尹灵芝: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被阎匪军逮捕而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尹灵芝而得名。

(十五)以史实命名。此类村名往往蕴含着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古城:古贺鲁城,春秋时期赵国赵简子所筑,因此得名。

古城旧城墙


(十六)以传说命名。此类村名有历史流传下来的动听感人的传说故事,与村落的起源、历史有着重大的关联。经过村里长者们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或是有关村落史实的记载,传承下来。如童子河:传说唐朝时,李长者由紫金山去方山路经此地,群童在河边欢迎,因此得名。

(十七)以美愿、嘉言命名。思安、祈福,追求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最大心愿。寿阳有不少涉及美愿、嘉言的村名,当地人一般喜欢用昌、安、富、康、乐等吉祥词语命名村名,藉以祈富求寿,驱恶弭灾。包含这些吉祥词语的村名,如:昌村、太安、富村、康庄、欢乐等。

(十八)派生移拼村名。如:吴逯垴行政村,由自然村吴家垴、逯家垴各取一字,定为行政村名。三合村,由红凹、小寨、姚家山三个自然村合并后命名。

(十九)谐音更改村名。包括为书写方便而改动的村名,如:西落改为西洛(西落的村名由来:潇河每逢盛夏,山洪爆发,飞奔山谷,乱石滚滚,到段廷以西至西洛一带,地势平坦,河床宽阔,沙石沉落,故名西落。后来人们写来写去把个“草字头”给写没了)。因方言谐音而改动的村名,如:杀马改为索马。为美化、雅称而改动的村名,如:獾窝改为欢乐。

西洛村

(二十)其他命名。有个别村名不好分类,如:界石,只好列入其他命名。  

寿阳县大部分村名,本身蕴涵着人文与自然结合的内涵,是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命名时包含了两种以上类型。如:荣家垴是姓氏与地貌的综合;水牛山是动物与地形的综合;杏堙是植物与地貌的综合;太安驿是美愿与设施的综合;赵巷头是姓氏、设施与方位的综合;上龙泉是方位、动物与河谷的综合等等。

寿阳县有史以来,共出现过大约1150余个自然村,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自行消亡,有的整体搬迁另建新村,有的几个自然村连接为一村,有的城镇化改造为居民社区等等。2018年寿阳县政协组织专人根据《寿阳县志》、《寿阳年鉴》与统计、民政部门的记载资料以及民间传说等,专门进行了实地调查考证,编纂出版了《寿阳县村名考》,可以给读者一个较完整的寿阳县村名考志,值得大家一读。

《寿阳县村名考》


特约讲师

12.png

郝万泰

郝万泰,1955年7月出生于寿阳县西洛村,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0年后在西洛中学、寿阳一中任教,1991年调寿阳县委政研室任科员,1995年调寿阳县纪、监委,先后担任宣教室主任、常委、正科检查员,2003年调寿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任主任。2009年离岗。

他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写作和编纂志书等工作,先后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消息、通讯、言论、调查报告、案例剖析等100多万字,图片几百幅。主编了《寿阳县志》(1985-2007)、《寿阳年鉴》(2001-2003)、《寿阳重点工程志》(2004-2011),编著了《寿星奇谈》,总纂了《寿阳县卫生志》《寿阳县村名考》《寿阳乡村图志》《寿阳政协年鉴》(2014-2019)。还担当了《闫家坪村志》《三晋契约》上、下册的编审与摄影,编纂了《商贾立身》《生云博物馆解说词》等书。虽已年近古稀,但仍笔耕不止。



图文来源:寿阳县图书馆资料室

                郝万泰

本期编辑:郭利民         王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