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群众生活,实现活态传承,离不开非遗保护形式的创新。在县文旅局的领导下,县人民文化馆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非遗图片展览、非遗视频展播、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活动,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向学校文艺骨干传授技艺,面对面地向中小学生演示,让非遗保护工作后继有人。“要让非遗真正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我们还需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
剪纸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润心田。一把剪刀,一张彩纸,构成了孩子们的欢乐世界。宗艾小学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寿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学校特聘福寿剪纸非遗传承人王森玉老师为剪纸班学生传授技艺。

福寿剪纸艺术具有浓厚的壮乡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寿阳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王森玉是山西工艺美术大师,他继承发扬了福寿剪纸的艺术精华,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壮乡民族特色的剪纸作品,多次入选全省非遗大展。

“要根据画纸剪,先剪里面的细节,再剪外框,剪刀拿稳,慢慢剪……”活动中,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们介绍了福寿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历史及剪纸基本的纹样,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随后,在王老师的指点下,孩子们按照步骤认真地练习,随着剪刀的起起落落,一张张单调的彩纸变成了美丽的团花。王老师告诫孩子们要将福寿剪纸技艺传承发扬光大,传播壮乡文化。

剪纸,不仅使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艺术魅力,而且激发了他们不断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宗艾小学聂志强校长说:“福寿剪纸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校园,进课堂,不仅仅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这门文化里边还涉及知识、技能、思维、创新、审美等多方面。孩子们从剪纸作品中可以收获更多课本外的东西,并从中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促使自身全面发展。”

非遗剪纸进校园活动,拉近了孩子们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距离,引导孩子们欣赏非遗、热爱非遗,从而有意识地保护非遗、传播非遗,让孩子们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寿阳民间剪纸的历史文化,激发孩子们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从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