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非遗】老寿星传说
据《寿阳县志》记载,老寿星接玉帝圣旨,下凡到平舒乡黄岭村,要把黄岭壑的风口填平,让人们不再遭受冷风寒气的侵袭,过上好日子。他在娘胎里九九八十一年,黄岭壑也长了八十一丈,可惜他娘受不了怀胎几十年的孤独劳困,让他提前落地,导致堵黄岭壑的承诺落空,寿阳从此变成了“春晚无花秋早霜”的早霜多寒地带。老寿星出生后看到黄岭壑还是低于两面的山头,瞬间头发胡须白了,背也驼了,觉得无颜再见黄岭壑的父老乡亲,躲进深山老林潜心修炼。
据传,老寿星修炼养生的一个重要地方是松塔镇长寿山,建有寿仙宫,这里生长着传说中的灵芝和各种名贵的中草药,现还留有一口金代大中年间铸造的长寿钟。寿阳县还流传着老寿星堵黄岭壑、二郎担山赶太阳、寿星帮大禹治水等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冀。
在寿阳,寿星河、寿星槐、寿星洞、寿星泉、长寿寺、长寿钟等地名称谓散布于山川沟壑。在寿阳的圣佛山、神福山、鹿泉山、长岭的长寿山等地还发现了寿星洞、寿星桥、寿星泉、寿星飞仙石等遗迹,与老寿星传说相呼应。西北圣佛山、鹿泉山供奉的主神是老寿星,尖山据说是老寿星的一根脚趾。相传玉皇大帝让老寿星上天时,寿星认为自己应为家乡人留点血脉,便掰下一根脚趾种进了寿阳大地,即尖山。
总之,寿阳县境内诸多老寿星的传说和遗迹,把寿阳与老寿星的传说紧密地联系起来。
2009年4月,老寿星传说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