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寿阳非遗】县级非遗项目——寿阳胡氏象形石


寿阳胡氏象形石


 象形石指纯天然形成未经过人工打磨修饰具有象形特质的奇石。因为象形石非常难得,所以,历代藏石者都把象形石列为首选。象形石最大特点就是象形,比如人物、动物以及器物等。


胡氏象形石雕是胡富生在20年前下地劳动时,发现村子附近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化石,有的像各具神态的人物,有的像生动活泼的动物,在感叹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的同时,随迷上了收集加工象形石块。劳动间隙,他在村边的沟岔里寻找,农闲时节,他爬山上梁搜索,有时为了寻找一块与要求相称的石头,他要自带干粮外出数天。等到把这些精挑细选的宝贝带回家,他又忙着将它们洗刷干净,然后根据化石的自然形状进行打磨、雕琢,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便这样诞生了。





随着象形石雕收藏品一天天地增多,胡富生萌生了搜寻整理一些有内在联系、能形成系列主题的象形石块,阐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念头。经过最初的构思、寻找互相匹配的石头,再到最后的加工,中国四大发明和四大医圣的象形石雕像相继摆上案头,紧接着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鲁班伐木、铁杵成针、则天称帝等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活色生香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小小的陋室内,三大类、300多个人物共1000多件作品编织出50余套以历史为主题的藏品。为了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老胡还专门为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配写了300余首通俗易懂的诗,并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收藏经历写出了16万字的论文。由于奇石讲究天然,象形石更不例外,所以每一方好的象形石都是独一为二的,这也就奠定了他的珍贵性。

2008年5月,胡氏象形石被列入寿阳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胡富生


胡富生,寿阳县马首乡大落坡村人。20多年翻山越岭,行程18万公里,以他收集的天然象形石块为原料、根据形状进行创意性加工,然后归类整理出的四大类1000余套象形石雕作品,主题明确,立意高雅,反映了中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令人叹为观止。

在2004年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上,胡富生参展的象形石获得了“绝技绝活”奖。他本人也在最近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民间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二级民间工艺美术师。一些参观过他的藏品的海外人士、华侨曾提出想花高价购买其中的数件藏品,但胡富生说:“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大自然的恩赐,等我‘百年’之后,这些象形石藏品将属于国家!”

2016年7月,胡富生被列入寿阳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