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省级非遗——寿阳高跷竹马戏登上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大舞台


1.jpg


10月20日晚和10月21日下午,参加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寿阳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分别在江苏省昆山市梁辰鱼昆曲剧场和淀山湖镇影剧院进行演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2.jpg


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10月11日晚在江苏省昆山市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16个剧种、129个剧目(折子戏)在昆曲之乡集中展演。我省组织了13个剧种13出剧目共计6个演出场次在昆山亮相。由寿阳县文化馆竹马戏艺术团参演的寿阳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代表晋中市参加了这次全国戏曲盛典。


寿阳高跷竹马戏,发源于山西省寿阳县平头镇郭家沟村的民间戏曲剧种。它起源于明清,集高跷、竹马、武打于一身。过去主要用于驱邪逐疫、祀神祭天、祈求丰年。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千余年来有《唐朝八大将》、《三英战吕布》、《金沙滩》等剧目流传。演唱曲调有《山坡羊》《马腔》等,接近山歌调,半说半唱,以说为主,根据剧情需要大多为武将角色。演员面部化妆,身着舞台服饰,前后扎竹制马架,脚踩半截高跷,组成一组组丰富多彩的武打戏剧场面,其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作为寿阳竹马的保护单位,近年来,寿阳县文化馆组织辅导人员多次对寿阳竹马进行挖掘整理,出版了《寿阳竹马》传承保护图书,制作了视频资料加以保护,并组织平头镇罕山竹马艺术团进行传承培训和剧目排练,先后参加了全国文博会、山西省文博会,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左权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多场大型文化演出活动,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又被列为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项目;2015年,传承人郭永虎将失传多年的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整理上演,引起民众的关注。2016年在第二次全国戏剧普查中被认定为新发现的民间戏曲剧种,成为三晋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文化和旅游部,苏州市人民政府、昆山市人民政府邀请,寿阳县文化馆竹马戏艺术团有幸参加这次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演出。县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从资金、人力、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罕山竹马艺术团和荣昌晋剧团强强联手组建了寿阳县文化馆竹马艺术团,打造寿阳高跷竹马戏艺术精品。同时聘请省城艺术专家岳永明、胡润宝对音乐和剧本进行了加工打造,使高跷竹马戏的艺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8.jpg

9.jpg


开演前,寿阳县向昆山市捐赠了传统竹马戏剧本《唐朝八大将》、竹马戏剧本《虎牢关》、竹马戏画册、寿阳竹马戏抢救资料、高跷竹马戏道具(高跷、竹马、戏剧服装改良靠、头盔、背带)等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藏品,昆山市委副书记张月林上台接受捐赠,并为我县颁发参演纪念牌匾。


《三英战吕布》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演出当中,马蹄铿锵、铃铛作响,马鞭飞旋、你来我往,精湛的表演把剧中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现场观众喝彩声不断。昆山市民李先生说:“演员脚踩高跷本就难度很大,加上还有表现激烈拼杀的许多高难度动作,这个剧种我是第一次看到,特别震撼。演出乡土气息也非常浓郁,很接地气,叫人大开眼界。”


“寿阳高跷竹马戏过去多在寿阳本地演出,这次走向全国戏曲大舞台还是第一次,为完成这次演出任务,演员们进行了刻苦的练习和精心准备,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目的是让寿阳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一炮打响,走出晋中、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寿阳县文化馆竹马戏艺术团负责人张昌根说。




(信息来源:寿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