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寿阳非遗】县级非遗项目李家山圪榄社


寿阳县平头镇李家山“圪榄社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社火艺术。它流传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平头(寿阳西乡)一带。是与境内爱社、铁钗、竹马,高跷,等60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并存,活跃于民间,带有明显武术(棍术)特色的古老民间艺术形式。

微信图片_20211215170550.jpg

“圪榄社表演由武术中的棍术演化而来。始于明,盛于清。圪揽社的表演形式,主要是结合戏曲武打的表演进行。演员道具以棍术为主。结合所表现的人物而选择不同的道具。如《三英战吕布》中,以大刀、长矛为主。《西游记》中,以金箍棒、钉耙、禅杖为主。表演时演员要根据不同的角色着戏服。也有简单的台词。乐器主要以锣鼓为主。也配有板鼓、马锣、铰子、战鼓等。表演的节目主要有《三英战吕布》、《西游记》、《翠屏山》、《杨乃武盗九龙杯》等。微信图片_20211215170557.jpg

 过去,“圪榄社的表演主要在民间祭祀,社火杂耍等事务中进行。早年间,在民间祭祀,社火杂耍等事务中,郭家沟、郭家庄、李家山三村分别为南、中、北三社,各以特定的民间社火形式进行表演,主要用于在每年的三月初五,五月初一开庙,迎接南、中、北三社乡绅共商社火事宜。天旱时,组织祈神求雨。最远就是到寿阳与阳曲县交界的阪寺山驱邪逐疫,祈求丰年,以寄托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又在劳作,闲暇之余,就地取材,以铁锹、镢头,杈、耙、扁担等农具嬉戏、娱乐,与农耕文化融合一起。在正月十五、二月三、八月十五等农历节日进行表演,以示农民劳作、丰收带来的快乐和庆祝,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形式和内涵。

李家山“圪榄社作为一种流传久远的历史文化,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及演变过程,是历史的活化石。曾经对当地的文化繁荣、对农民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发掘和弘扬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社会,活跃农村文娱生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021年7月19日,该项目被列入寿阳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