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项目——寿阳一笔双勾书法
寿阳一笔双勾书法
所谓一笔双勾,就是以外轮廓线锁定表现的笔划,用一笔勾勒出来的空心字。
双勾书法,原名“脱影双勾”。源于青铜时代,钟鼎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双勾字最古老的形成基础。盛于唐代。当时,李世民特别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序》,便令大臣冯承素照仿,让群臣临习。当时没有印刷术,他只能照作品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墨,以达到近似真迹的效果。李世民拿到仿品后盛喜,定为“神品”。这就奠定了双勾书法的推广基础。历代均有代表性人物。刘飞是晚清寿阳燕州人,书法功底很深,经常与寿阳三代帝师祁寯藻进行书法交流。所以双勾书法在寿阳一带较为流行,在众多碑端均可见到用双勾刻制的书体。
一笔双勾书法除整体布局、章法、疏密、行气的各种变化外,还注重开笔与断笔的位置,一笔走向、线条的匀度及笔势的连接。其勾连流转、均劲畅达,在看似简单的平面字型中揉合进了复杂的迷宫了般的穿插、揖让、兼用和仿形等极尽其妙,为汉字艺术增添了无尽的表达张力。如今,寿阳不少人也喜欢一笔双勾书法。如:孙吉霖、罗振斌、王建铁、宋光荣等。罗振斌先生健在时经常与孙吉霖切磋交流,将这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一笔双勾书法的不足之处就是不能表现浓淡干湿、重墨穷笔、飞白五色。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孙吉霖在长期实践中独创了“一笔照影双勾书法”。就是采用阳光照射原理,以受光细笔背光粗笔的方式,用一笔将提笔按压、折笔悬落、浓淡干湿、飞白五色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且有较强的立体效果。所以,一经问世就被业界认可并广泛运用。如今,一笔照影双勾已遍布全国,走出国门。
他写的《双勾探源》、《一笔双勾楷行草每日一字》、《一笔双勾三十六技》、《孙吉霖照影双勾书法艺术》等双勾理论作品,更为一笔双勾书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方式。
他多次走进三军仪仗队、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交流双勾艺术。其作品被文化部、海军司令部收藏,被马拉维总统、俄罗斯总统、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收藏,还被邮政部门用于邮票发行。拜师学艺者已布及全国十几个省市。
近年来,随着全国一笔双勾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以及网络的快速交流,各种双勾新体不断涌现,更拓展了人们对双勾书法艺术的理解和阐释的外延,为双勾书法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元素。这些必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017年12月寿阳一笔双勾书法被列为晋中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