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市级非遗项目——寿阳拓碑技艺


寿阳拓碑技艺

 

石碣是详细记载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风土人情,寺庙道观,文物古迹,仁义志士的重要艺术品,是研究历史的佐证。即使是一块残碑断碣,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它代表着的是历史传承,是历史记忆文化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中华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这种方式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但也因年久战乱损毁了不少,为使石碑文字书法资料不失传,因而就必须用宣纸墨汁加之传拓技艺,才能保存珍藏,过去这项传拓技艺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技术含量很高,爱好书法的人,他们拓制拓片将其装裱成字帖,为临摹学习。

清代以后,经战乱,很少有人从事这项工作。传承人王银海为了不使这项工作不以失传,从六十年代末,开始进行了抢救性的收集资料,走访老艺人,掌握了这门传统技艺。五十年来不畏严寒,不怕艰辛,不计得失,近至瓦砾之场,远及邃谷陡壁,几乎是遇石必察,见碑即拓。跑遍了寿阳的山川村寨,祠堂坟莹,野寺古塔,亲手拓过石碑有2000多块,拓制的石碑拓片达20000余件之多。

寿阳拓碑技艺是用宣纸和墨液或油墨,从石碑、牌匾、砖雕、石雕等,拓其金石风彩,主要有两样形式“一为蝉翼拓,二为乌金拓”。基本过程:先对石碑周围进行清理,接着用铁锹挖去掩埋碑体的黄土直至露出碑基。先用喷壶不断喷洒,把落在碑面和文字凹处的尘土冲洗干净。待碑面微干,双手将宣纸覆于碑上,同时喷湿宣纸以便固定于碑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用棕刷有序平刷纸面,以便排尽宣纸与碑面间的气泡。紧接着拿棕刷捶打宣纸,凹凸明显的文字便跃然纸上。待捶打过的宣纸略显微白,先轻轻用排刷把宣纸表面的纸屑毛头刷干净,接着将墨汁注于拓包,再以另一只拓包蘸墨相互对抹,待墨汁均匀分布于拓包面上后快拓在宣纸上,碑文立时显现,有“乌金拓”、“蝉翼拓”、“朱拓”等多种形式,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拓碑所用颜色主要两种,一为红色“朱拓”(朱砂)二为黑色“墨拓”传拓大都为墨拓,为此收藏界称拓片叫“黑老虎”。

经传承人王银海拓制的碑文遍迹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还有的带出了国门,带到了日本美国等地。曾为国家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拓制拓片作为馆 藏200余件,编印《寿阳碑碣》《三晋石刻大全》《祁寯藻书法艺术展》《晋中碑荟萃》《朝阳阁赋》《祁四帖》《字帖》等图书大量采用拓片制品,为传承拓碑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的贡献!

2017年12月,寿阳拓碑技艺列入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