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项目——寿阳南河古堂号
寿阳南河古堂号
“堂号”在我国由来已久,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现在面临濒危。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今天,说的是南河古堂号。
南河行政村位于寿阳县西洛镇北部,与榆次接壤,由4个自然村(南河、林家坡中国传统村、北长岭、侯家庄)组成,通村三级旅游公路南接榆次区后沟古村、西连榆次高源公路。
南河村历史悠久,东周时期,已形成村落,有林家坡“东周文化层遗址”为证。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南河村颇具古风印记的是古堂号,其起源于明代初期,常氏、王氏先后迁入,继承了民族文化,自立了堂号,祖祖辈辈,传承至今。南河的人们在谈到自家堂号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溢美之情。古时多数人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堂号,村民还喜欢把堂号牌匾悬挂在厅堂。每逢年节喜庆之日,标有各家堂号的红灯笼闪亮在门前,自成风格,在自家的农具、生活用品上也常写有本族堂号为记。当地百姓谈论时,总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以显示祖先的荣光。外出交易,所带银子不够时,报上堂号还可赊账,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传统。
今天的南河仍传承着24个古堂号,其中的天顺堂、静安堂、光裕堂、宏顺堂、德厚堂、东仑堂、庆云堂、永庆堂、祝寿堂、敦厚堂等堂号,现在都保存有印模、笸箩、箩、口袋、斗、叉子、食盒、钱褡裢又叫顺马等实物,显示着曾经的繁荣。另外的14个堂号,在上世纪末淡出百姓生活,但堂号名称还各自保留着。这个古时约50户人家的小村,竟然有70%以上的户都冠以“堂号”,实属罕见。其中的“光裕堂”镖局于清末民初的一度时期,为往返晋绥等地客商押镖,从无闪失。“鸿德堂”鸿梨园戏班,承起于咸丰年间,曾打出了寿阳县坤角第一人郭红梅,成为中路梆子一代名伶,中路地区的老百姓耳濡目染,闻名遐迩。“德厚堂”醋房至今还在酿造陈醋,畅销四方,百姓称道。
一个堂号,代表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一个堂号,反映一段艰辛的历史故事;一个堂号,诉说一曲动人的往事传说。让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同步发展,使古人智慧并后人聪惠相映成辉,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2017年12月,寿阳南河古堂号被列入晋中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