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项目——寿阳民歌
寿阳民歌简介
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寿阳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514年晋顷公置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史载,尧始分天下为九州,舜时“以冀州南北阔天”。冀州乃九州之首,寿阳为古冀州之城。寿阳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咏。流行在群众中的民歌,曲调流畅,优美动人。它是劳动人民亲身经历感受和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用音乐语音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一个侧面,以抒发赞美、憎恨的情感。
寿阳民歌根植在民间,千万年来一直流传在民间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乡音、乡韵、乡愁,是深入在人们灵魂的旋律,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促进历史发展进步,起着极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寿阳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寿阳民歌的传唱,一直是男女老少都在田间地头时常哼唱,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逐渐唱的少了,面临失传,为了不使这一非遗口头文学失传,传承人王银海致力于此项搜集民间歌谣工作,小提篓里装着笔记本,录音机,经常下乡入户山野采访,做到文字通俗,保持原貌,原汁原味,形式多样,兼收并蓄。
经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共搜集到民间歌谣四百多首,为县文化馆编印《寿阳民间歌谣集成》等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更值一提的是还从民间搜集到一本民间古老曲牌题为《曲儿全本》,它是历史以来民间音乐手写本。
2011年1月寿阳民歌列入晋中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