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项目——寿阳胡氏荣茶制作技艺
寿阳胡氏荣茶制作技艺
寿阳毗邻省城太原,虽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但土地肥沃、春天少旱、土壤能保墒情,农业一直较发达,玉米、谷物、豆类、蔬菜。品质均佳。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南方姓蓝的知县出任县令,他教导当地民众在农闲之余习染纺织。于是民间手工作坊和商业贸易日渐兴盛,到清代宗艾镇商业一跃而起,字号多达三百余家。胡氏族人在明代基本上以农本为业。进入清代康乾盛世后,随着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的兴盛,胡家逐渐走出田野,涉足商旅、外出经商,初以食盐、粮米、布等商品的零售为主,清乾隆年间开始涉略茶叶贸易。据《胡氏宗谱》记载胡氏最早经营茶叶贸易的是胡启陈和胡祚陈两兄弟。
晋人自古善贾,而茶叶经营则是清代晋商贸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寿阳胡氏经营茶叶贸易后,也成为山西茶商中重要的一员。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寿阳胡启陈和胡祚陈两兄弟伴随着万里茶道悠扬的驼铃和滚滚沙尘,远走川滇,贩卖茶叶,开启了胡氏经营茶业之先河。
胡啓陈(1736-1815),胡氏做茶第一代第一人。生于清乾隆元年(1736),卒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轻有为,24岁时效仿春秋富豪陶朱公范蠡和鲁国志士猗顿经商之举”、到北口张家口从事茶叶生意”,51岁时回归家乡不复经商。胡启陈在张家口经营茶叶贸易近30年,获得丰厚的回报,也奠定了胡氏家族经济的根基。归乡居家后的胡启陈,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家事和造福桑梓上,外省的商业则交给后代子孙打理。因他乐善好施、济人以艰,得享高寿,清朝皇帝钦赐他正八品修职郎的荣誉头衔并题赠他“熙朝寿耇”的牌匾。
寿阳胡氏的第二代经营者是胡启陈的三子胡善言与胡祚陈的三子胡善友这对堂兄弟。兄弟二人子承父业、情同手足,戮力经营,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族谱对于二人的记载都是“业茶,有闻声,为乡里重”。二人继续发展胡氏家族茶叶贸易。在清代北国商业大码头归化、张家口以及寿阳当地均留有很好的口碑声望。
后来,胡氏族人在湖南、湖北、福建、云南等各地租地种茶,每道工序层层磨砺,匠心独运,钻研出胡氏荣茶独有的制好茶技艺、药茶配方。
历经几代人努力,胡氏贸易产品远销国内外张家口、归化等地,特别是进入嘉庆、道光年间,中俄恰克图贸易繁盛,茶叶贸易量激增,胡启陈儿子胡善言(1761-1827)、胡祚陈儿子胡善友抓住商机机,以茶叶贸易为主,打响“胡氏荣茶”品牌,不断拓展商贸活动范围,广布字号商铺,胡家的商业贸易进入黄金兴盛阶段,家族资产富厚,“家致素封”。时任首席军机大臣祁寯藻亲题“胡氏荣茶”匾额,并经道光、咸丰、光绪三朝帝王品鉴,三获“贡茶”之名。
近200年,胡氏八代人,薪火相传,胡氏荣茶专注于制茶技艺的不断提升,做到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将胡氏荣茶近两百年的传承技艺在当代绽放光彩。
2017年12月寿阳胡氏荣茶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