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县图书馆
寿阳县图书馆位于县城城内街4号,地处繁华地带,交通便利。图书馆前身是寿阳县文化馆图书室,建立于1950年。1978年7月正式成立寿阳县图书馆。1996年投资140万元,新建四层图书馆大楼。图书大楼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38平方米,有书库、报库、综合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办公室等。收藏书刊文献资料9万余册。现有编制7人,在职人员男职工3人,女职工3人,其中大专学历职工4人,中专学历2人,中级职称人员2人。业务室分别是:采编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地方文人文献阅览室、学教室(报告厅)办公室、图书馈赠藏书室、古籍善本室、书库、报库。服务内容有:图书省内通借通还、书刊外借流通,馆内阅览,流动图书室。馆里经常举办各类主题讲座,各种短期培训班及各种展览并经常送书下乡等活动。2015年又新增设了“云借阅”移动图书馆,电子报刊阅览机,图书借阅查询机,少儿电子图书阅览机,海量的电子图书报刊,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空间。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三级图书馆证书,多次被市县主管部门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寿阳县图书馆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免费开放,面向所有读者,并服务广大群众的宗旨,弘扬主旋律构建新寿阳,为保障寿阳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小康步伐,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一、发挥馆藏图书作用,增强图书馆服务功能
寿阳县图书馆建馆以来,不断充实馆藏图书内容,现有各种文献书籍9万余册。为使这些馆藏图书发挥作用,我们精心制作了检索目录,并利用电视报纸的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读者对我们的藏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各种书籍根据中图法精心检索排列上架,方便于群众查找阅读,使图书使用率进一步提高。每年的暑期和春节期间,前来借阅的读者络绎不绝,图书馆成为广大青少年精神生活的一个主要园地。
二、挖掘本地图书资源,丰富馆藏图书内容
为了挖掘寿阳文化,展示我县文人风采,使我县文化遗产进一步得到有效保存,我们从2004年开始设立了“寿阳文人藏书专柜”专门的收藏寿阳籍人士出版和收藏的图书。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寿阳籍文人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北京、西安、南京、太原等地乡友,纷纷为图书馆邮寄图书,看本土作家作品,了解乡亲逸事,成为广大读者的一大热点,晚清明相《祁钧藻》《寿阳民间故事》《尹灵芝》《方山.王峰山》诗话等一批图书受到读者的青睐。通过图书的展示,寿阳籍文人的作品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目前“寿阳文人藏书专柜”共收藏图书1600余册,成为寿阳图书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完善图书馆规范管理,服务“三农”树立形象
从2015年开始,我们对所有图书进行了核对清理,按“中图法”的规定进行上架,使图书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对积存多年的杂志报纸进行了规范装订,对图书阅览室的环境进行了重新布置,使广大读者的阅读环境更加温馨、舒适,成为全县文化单位一个闪亮的窗口。我馆每年都要开展送书下乡,送知识到校园活动针对性地购进农业科普书籍和儿童阅读刊物,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由于我们选购的图书知识面广,时效性强,适合当地群众兴趣,每到各地都受到广大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