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年味浓,中华文化迎新春。为了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2024年2月24日上午,正值元宵佳节,寿阳县“守护文脉·寿川记忆”非遗风采展演活动在朝阳广场精彩上演。县文旅局党组成员王果梅、县文旅局公共服务股股长要璇洁、县文化馆馆长潘福明、县文化馆副馆长潘丽霞、县文化馆非遗中心副主任李俊娟、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部主任张建明等领导出席活动,县文旅局党组成员王果梅宣布寿阳县“守护文脉·寿川记忆”非遗风采展演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由寿阳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寿阳县人民文化馆和寿阳县非遗保护中心承办。“寿阳滚大鼓”用大鼓、铙、钹,以多种演奏方式交替转换连续击打,铿锵激昂、气势雄浑,演出就在寿阳县滚大鼓铿锵有力的鼓点声中拉开序幕,寿阳民歌《从南来了个锢炉锅》曲调优美、情真意切;国家级非遗项目傩舞·寿阳爱社将古老的祭祀表演生动再现;寿阳评说《家和万事兴》风趣幽默、朗朗上口;寿阳竹马《大美罕山》通过表演和队列变换,在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锣鼓声中,将剧中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讲究内练于心,外练于形的五峰山傅山导引养生法不仅有助于强健肢体,更加有益于悟道修心,提振精神。


寿阳佛乐曲调安详明亮,余味悠长;太极鞭杆表演刚柔相济、变化多端;照影双钩一笔书法形态流畅,现场书写极具艺术性、表演性;担灯舞因其独特鼓谱的伴奏、变化莫测的队形而称绝,红红火火的表演寄托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祈盼;寿阳张氏杨式太极拳动静相间、修身养性;寿阳耍叉随着节奏的变化而红缨翻飞,刷拉作响,十分壮观;《武韵迎春》由传统武术"五行养生功"和"八卦掌"组合而成,动静一气,刚柔相济;寿阳河蚌舞将河蚌拟人化,展现了一个鹬蚌河边争斗、互不相让,结果双双被渔人所获的故事;最后一个节目构思精巧,将变脸与书法融为一体,极具特色。这十余种各具特色的民俗和非遗节目你方唱罢我方休,观众席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活动现场不仅有别开生面的非遗表演,还有寿阳福寿剪纸、寿阳一笔双钩书法、寿阳篆刻、木刻技艺、寿阳手工制匾技艺、寿阳传统木雕、寿阳传统布艺、寿阳竹马制作技艺、寿阳传统刺绣、寿阳钩艺、寿阳葫芦画、蛋雕、寿阳皮雕技艺、寿阳拓碑、寿阳锔瓷技艺、寿阳茶食制作技艺、寿阳豆腐干制作技艺 、寿阳糖画技艺、寿阳红烧饼制作技艺、寿阳凉粉、酸菜制作技艺、寿阳胡氏荣茶制作技艺、寿阳猪头肉制作技艺、寿阳老冀扒鸡、寿阳擦酥饼制作技艺、寿阳蛤蟆茶制作技艺、傅山黄金针法、寿阳县古驿道传说、寿阳戗面千层馒头古法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在舞台两侧进行了精彩亮相,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促进了文旅产业发展。此次“守护文脉·寿川记忆”非遗风采展演活动的开展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当发展排头兵、建设幸福新寿阳”为主题,以走进万家、服务百姓为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动员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我县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积极探索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机制、模式与路径,不断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新成效。先后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9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32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公布了县级非遗保护名录77个,同时先后认定县级传承人151人,推荐市级传承人35人、省级传承人9人,国家级传承人1人。新的一年,我县将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科学保护思想指导下,继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营造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新成效。